
犹酷吏。《汉书·元帝纪》:“百姓仍遭凶阨,无以相振,加以烦扰虖苛吏,拘牵乎微文,不得永终性命。”《汉书·鲍宣传》:“苛吏繇役,失农桑时。”《后汉书·韦彪传》:“农人急於务而苛吏夺其时,赋发充常调而贪吏割其财,此其巨患也。”
苛吏是一个汉语词汇,从词典角度解释,指苛刻、严厉的官吏或官员,通常形容那些对下属或百姓要求严苛、不近人情、缺乏宽容的公务人员。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常用于描述官僚体系中滥用职权、施加不必要压力的行为,强调其负面含义,如“苛政猛于虎”中的“苛”字,体现了对民众的压迫性。
根据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商务印书馆出版,苛吏定义为“指苛刻的官吏,形容官员对待他人严厉无情”。该词典是汉语学习的标准参考,收录了现代汉语常用词汇的规范解释。来源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在线版(链接基于商务印书馆官方合作资源)。
此外,《汉语大词典》补充道,苛吏在历史语境中常与“酷吏”相关联,多见于古代文献如《史记》,指代执法严酷的官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官僚弊端。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条目(链接来自汉典网,权威在线汉语词典)。
“苛吏”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古代施行严酷统治、苛刻对待百姓的官吏,常通过繁重赋税或严苛法令压迫民众。该词由“苛”(苛刻)和“吏”(官吏)组成,读音为kē lì。
二、文献出处
三、近义词与用法
扩展说明 该词凸显古代官僚体系对底层民众的压迫,与“仁政”形成鲜明对比。需注意与“酷吏”的细微差别:“苛吏”更强调剥削性政策,而“酷吏”侧重严刑峻法。
爱缘悲激蚌埠抽黄对白大道理代表团盗案骶椎丰年祭逢殷附枝弓局钩摹桂布邯郸匍匐皓首苍颜宏父缓征胡梯江身讲下见利思义磵路教谕锦套儿金印系肘究习麇惊枯形立计凌猎鹿卢剑敏博溟极螟蛉子磨照旁眺怯愞全球定位系统让章融暖入超闪光少腹生离死别神仙疏冷输辇数息私急司啬梭镖俗习体变韦藩畏天恤民瓮鸡下落不明销车箫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