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墩堡的意思、墩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墩堡的解释

亦作“墪堡”。报警台和堡垒。 明 张煌言 《答赵安抚书》:“既省墪堡守望之戍,并免舟楫营缮之需。”《明史·翁大立传》:“边关千里,悉遭洪水,墩堡倾頽,何恃以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墩堡"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军事术语,其含义需从字源和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两方面进行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墩"

    指土堆或高起的土台,后引申为瞭望台或烽火台。《汉语大词典》释为:"土堆;厚而粗的木头或石头等" ,在军事语境中专指用于警戒、传递信号的独立高台。明代《武备志》载:"墩者,烽堠之基,高筑土阜,上置柴笼" 。

  2. "堡"

    本义为土筑的小城或防御工事。《说文解字》注:"堡,障也,从土保声",指以土石构筑的守卫据点 。后泛指屯兵驻守的军事要塞。

二、合成词"墩堡"的释义

"墩堡"特指明代边防体系中烽火台与小型堡垒合一的军事设施,兼具瞭望警戒与驻防功能:

三、历史文献佐证

  1. 《明史·兵志》:

    "蓟镇边垣,延袤二千里……隘口百馀,戍堡、墩台三千馀座",明确将"墩台"与"戍堡"并列为边防要素 。

  2.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记载宣府镇"墩堡林立,每五里一墩,十里一堡",体现其空间布局密度 。

四、现代权威辞书定义

《汉语大词典》综合释义:

"墩堡:古代边防驻军的瞭望堡垒。墩指烽火台,堡指营垒,二者常合为一体。"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查看词条
  2. 茅元仪. 《武备志·卷一百十·烽堠》[M]. 明天启刻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3.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卷十八·北直九》[M]. 清稿本. 中华书局点校本
  4. 张廷玉. 《明史·卷九十一·兵志三》[M]. 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4. 在线查阅

网络扩展解释

“墩堡”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墩堡(拼音:dūn pù 或 dūn bǎo)指报警台和堡垒的组合设施,主要用于古代军事防御。该词在明代文献中多次出现,例如:

二、词源与结构

三、其他说明

  1. 异体写法:也作“墪堡”;
  2. 读音争议:多数来源注音为dūn pù,但部分词典标注为dūn bǎo;
  3. 引申用法:极少数资料提到其作为成语形容“心理坚定”,但缺乏权威文献佐证。

四、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描述明清时期边疆或关隘的防御体系,如“边关墩堡”“沿海墩堡”等,强调军事警戒功能。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明史》或明代军事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榜例兵曹鸟兵饥插戴垂衣裳词峰祠祭词致葱蒙寸禄等长杖雕蚶镂蛤沸跃覆照梗切各有所短灌溉关涉鼓檝涆涆剿定鲛鯋岕茶捷足先登唧唧嘎嘎惊心怵目进就金銮禁陌举世瞩目居所枯腐乐不极盘两角丱里选乱事吕仙翁埋年麦月媒贽秘呪摸秋蹑悄悄女身沤纻钱纸穷壤丘阿秋浪羣贤热锅炒菜任君士习疏冗踏芳渟潆王宪文薄县办锡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