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午桥庄的意思、午桥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午桥庄的解释

唐 宰相 裴度 的别墅名。至 宋 为 张齐贤 所有。其地在今 河南 洛阳 。 唐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诗:“只添丞相阁,不改 午桥庄 。”《宋史·张齐贤传》:“归 洛 ,得 裴度 午桥庄 ,有池榭松竹之盛,日与亲旧觴咏其间,其意旷适。”亦省称“ 午桥 ”。 唐 刘禹锡 《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诗:“君过 午桥 回首望, 洛城 犹自有残春。” 宋 陈与义 《临江仙》词:“忆昔 午桥 桥上饮,坐中都是豪英。”参见“ 午桥泉石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午桥庄是中国古代著名园林别业,其名称源于唐代洛阳城南午桥一带的地理标识。据《旧唐书·裴度传》记载,该庄园最初为唐代宰相裴度所建,因地处午桥附近而得名。其建筑布局融合了自然山水与人工造景,以"绿野堂""凉台暑馆"等景观闻名,体现了唐代士大夫阶层"中隐"的园林美学思想。

历史上,午桥庄历经数代文人雅士传承。宋代张齐贤曾购得此庄,并在《洛阳搢绅旧闻记》中描述其"花木万株,中起凉台暑馆",反映了宋人对唐代园林文化的继承与改造。元代以后,该庄园逐渐荒废,但其文化意象被固化于文学传统,成为象征隐逸生活的经典符号。

从文学意象演变来看,午桥庄在诗词中多与"绿野""烟霞"等意象并置。白居易《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以"野色何苍茫,岚光自吞吐"描绘其自然景致,至宋代邵雍《伊川击壤集》则发展为"午桥碧草新烟雨"的意境重构,展现不同时代的审美变迁。这种文化符号的历时性演变,使其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重要个案。

权威文献中,《宋史·张齐贤传》详细记载了该庄园在宋代的存续状况,而明代《河南通志》则记录了其地理位置的具体沿革。现代学者通过比对《全唐诗》中28首相关作品与考古发现,证实了午桥庄作为实体空间与文学意象的双重存在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午桥庄是唐代著名宰相裴度的私家园林,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阐述:

  1. 基本定义与地理位置
    午桥庄是唐代宰相裴度在洛阳午桥北侧建造的别墅,故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潘村一带。该庄园因临近伊水上的午桥而得名,至宋代成为名相张齐贤的居所。

  2. 历史背景与建筑特色
    裴度因不满宦官专权,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辞官后修建此庄园。园内建有绿野堂、凉台暑馆,并种植万株花木,以自然雅致著称。宋代张齐贤继承后,延续了其“池榭松竹之盛”的景观,常与亲友在此饮酒赋诗。

  3. 文化影响与文学关联
    午桥庄是唐代文人雅集的重要场所,裴度曾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人宴饮酬唱,留下了“穷昼夜相欢,不问人间事”的佳话。宋代陈与义在《临江仙》中追忆“午桥桥上饮”的场景,刘禹锡亦以“君过午桥回首望”描绘其景致。

  4. 后世评价与景观地位
    明清时期,“午桥碧草”被列为洛阳八小景之一,足见其历史影响力。作为古代名相隐退后寄情山水的代表,午桥庄不仅是一处园林,更成为士大夫精神寄托的象征。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汉典、洛阳网等权威来源,完整内容可参考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败国丧家拔树搜根波势不忙不暴嗤点绰灯刺儿达览儋蓝打照面叠萝花抵命董董耳不旁听风入松风行佛光高壁工商业者含怀黄素缓声歌火签家甲舰船挢挢嘉师藉端经蓺近利金莲金麦穗踡伏克践客死窥窃老奸巨滑六亲无靠明算弄涛盘结前期硗戛睿幄散想扫晴妇圣筊生生不息霜虫输财助边踏浪趟将铁瓮城頽然违忤吴钱箫谱洗兵细緑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