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徂魂的意思、徂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徂魂的解释

亡魂。《陈书·世祖纪》:“ 梁室 多故,祸乱相寻,兵甲纷紜,十年不解,不逞之徒虐流生气,无赖之属暴及徂魂。”此指死人骸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徂魂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徂”和“魂”两部分构成。“徂”的本义为“往、逝去”,《说文解字》释作“往也”,《尔雅·释诂》列为“去”的异体字,如《诗经·周颂·丝衣》有“自堂徂基”之句。

“魂”指人的精神灵气,《礼记·郊特牲》载“魂气归于天”,古代常与“魄”对举使用,如《楚辞·九歌》中“魂魄毅兮为鬼雄”。二字组合后,“徂魂”特指离体而去的灵魂,多用于描述亡者或消逝的精神体,如王融《赠族叔卫军》诗云“徂魂易远,危涕将收”。

该词属于生僻词汇,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献或仿古文体中。其构词方式符合汉语“动宾结构”的复合规律,语义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网络扩展解释

“徂魂”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分析:

一、基本含义

“徂魂”读作cú hún,字面意义为“逝去的魂魄”,通常指亡魂或已故之人的骸骨。例如《陈书·世祖纪》中“暴及徂魂”的用法,即指战乱波及亡者遗骸,带有对逝者的哀悼之意。

二、引申与扩展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对其解释有所延伸,认为可引申为“生命垂危”的状态,形容人濒临死亡时魂魄游离于体外的情形。这一说法可能与佛教《大般涅槃经》中“魂魄游离”的描述相关,但需注意:古文献中暂未见明确记载此引申义的直接来源,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三、使用建议

  1. 古籍引用:在涉及历史文献时,优先采用“亡魂/骸骨”的本义,例如描述战乱、祭祀等场景。
  2. 现代语境:如需表达生命垂危,可结合上下文使用,但需谨慎,避免混淆本义。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陈书》原文或佛教典籍中的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安居敝裘拨工菖蒲程朱理学床母传世古从吏点逗陡壁悬崖洱水风势缝线幅度鬲并圭门孤论顾募价码箭房镜芳景迈鯨吞虎噬金星草今月具疏考鞫口羞翎鬣隆污露花风絮轮枝虏子骂题楣栋门楣命干目胞南子蹼蹼蹡蹡迁法乾涩牵帅峭峙寝饿倾晖企喻日程山述水浒传跳月袜套无挂无碍洿秽五丝香库向来仙令小诵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