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耸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漾水》:“ 汉水 又东南逕 瞿堆 西,又屈逕 瞿堆 南,絶壁峭峙,孤险云高。” 唐 李邕 《石赋》:“ 代 有远游子,植杖大野,周目层巖,覩巨石而叹曰:‘兹盘礴也,可用武而转乎!兹峭峙也,可腾踔而登乎!’”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以考证入文》:“ 西山 之北有山峭峙,与 西山 同出,曰 徵君山 。”
“峭峙”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高耸险峻的形态,具体解释如下:
自然景观:
常用于描写山峰、悬崖的险峻形态,如《水经注》中“绝壁峭峙,孤险云高”,强调山势的陡峭与高耸。
扩展用法:
也可比喻建筑物、树木等物体的高耸形态,如现代语境中形容“高楼峭峙”或“古松峭峙”。
文学意象:
在古诗文中多用于营造雄奇壮阔的意境,如唐代李邕《石赋》以“峭峙”形容巨石的险峻,暗含攀登的艰难。
总结来说,“峭峙”是一个兼具形象性和文学性的词汇,适用于对自然或人造物体高耸、陡峭特征的描述。
《峭峙》是一个汉字词,意为高耸陡峭。它由“山”和“屹”两个部首组成,共有12画。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山”和“屹”,它的笔画依次是“一、丨、一、丨、丨、一、一、一、一、一、一、一”。汉字“峭峙”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著作《庄子·逍遥游》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峨冠博带烘,戎马关山北。 北山白云根,玄宗天帝居。 所以峭甚者天,焉用其犯。”
在繁体字中,“峭峙”为“嶠峙”。
在古时候,汉字“峭峙”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古代人可能用不同的字体和笔画书写这个词,具体写法可能随时间和书法风格而变化。
以下是一些使用汉字“峭峙”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与“峭峙”相关的词汇:
组词:峭壁、陡峭、峭壁、巍峨。
近义词:险峻、高耸。
反义词:平坦、平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