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金 朝地方司法官名。《金史·百官志三》:“秃里一员,从七品,掌部落词讼,防御违背等事。”
(2).称边疆官吏。《金史·百官志一》:“其后惟镇抚边民之官曰秃里。”
“秃里”一词主要有两种历史释义,具体如下:
地方司法官
根据《金史·百官志三》记载,秃里是金朝设置的从七品官职,职责包括管理部落的诉讼事务及防御违规行为。
边疆官吏
在《金史·百官志一》中,“秃里”也指镇抚边疆少数民族的官员,主要负责边民的治理和安抚。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提到“秃里”形容头发稀疏或脱落的衰老状态,但这一用法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建议优先参考历史释义,成语类解释可能存在争议。
该词主要用于描述金代的官职,若需文学或口语化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谨慎参考。
秃里(ㄊㄨㄟ)是一个汉字词汇,有两个义项:
1. 指物体离得很近的状态,常用于描述物体非常接近,或者两者之间的距离非常短。
2. 形容人的发际线很高或者脱发的状态,指头发稀疏或几乎没有头发的样子。
秃里这个词拆分为两个部首:禾(ㄏㄜ)和米(ㄇㄧ)。 同时,秃里的笔画数为7,即禾部4画,米部3画。
秃里的来源是秃和里两个词的组合。秃起源于古汉语,意思是头发稀疏或几乎没有头发;里则表示距离近或接近。 在繁体字中,秃里保留了其简体字的写法,没有发生改变。
在古时,汉字的写法会有一定的变化。秃里的古时写法是禿裡。禿是指头发稀疏或几乎没有头发,裡则表示距离近或接近。
1. 他们两人站得非常秃里, 好像要亲嘴一样。
2. 他的头发越来越稀疏,现在已经秃里了。
秃顶、秃脑袋、秃头、秃顶顶、秃发等。
近义词有:贴近、接近、亲近、近距离。
反义词有:远离、疏远、疏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