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旨的意思、词旨的详细解释
词旨的解释
言辞意旨。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词旨浅末,不足采览,贵露下情,冒颜以闻。”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五:“四六用经史全语,必须词旨相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宫梦弼》:“惟一客 宫梦弼 ……词旨清洒, 柳 与寝处时最多。”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 韩愈 《原道》,貌为正论,亦儒家之功臣歟!顾词旨不属,语迫气促,支离而为之,若未完篇也者。”
词语分解
- 词的解释 词 (詞) í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词汇。词书。词典。词句。词序。词组。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词。演讲词。誓词。词章。词律(文词的声律)。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
- 旨的解释 旨 ǐ 意义,目的:意旨。要旨。主旨。言近旨远。 封建时代称帝王的命令:旨令。奉旨。 美味:旨酒。甘旨。旨蓄(贮藏的美好食品)。 笔画数:; 部首:日;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词旨"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含义:
-
言辞或文词的主旨、要义: 这是"词旨"最核心的含义。它指语言表达(无论是口头言语还是书面文字)中所包含的核心思想、主要意图或根本意义。强调透过具体的字词去把握其深层的内涵和目的。
- 例: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提到:"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故能外文绮交,内义脉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 这里虽未直接用"词旨",但论述了篇章中词句前后呼应、共同服务于文章主旨(可理解为"词旨"的体现)的重要性。(参考:刘勰《文心雕龙》)
-
言辞或文词的意趣、情致: 除了核心思想,"词旨"也常指语言表达中所蕴含的韵味、情趣、风格或内在的精神气质。它关注的是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 例:清代学者在评点诗文时,常会赞赏某篇作品"词旨深婉"或"词旨隽永",即指其语言意味深长,富有情致和韵味。
-
古代文论中的概念: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词旨"常作为一个专门术语被讨论,与"文意"、"主旨"、"立意"等概念相关联。它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是根本,文辞是为表达思想内容服务的。好的作品要求"词旨"清晰、深刻、新颖。
- 参考:古代诗话、词话、文论著作中多有涉及,如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虽未专论"词旨",但其强调的"兴趣"、"妙悟"等,也与诗歌语言所传达的深层意蕴(即词旨)相关。
总结来说,"词旨"一词着重指:
- 语言表达的核心思想与根本目的(主旨、要义)。
- 语言表达所蕴含的韵味、情趣与精神气质(意趣、情致)。
它在汉语中强调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认为优美的文辞应当服务于深刻或富有韵味的思想内涵。理解"词旨"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学作品或重要言论的精髓所在。
网络扩展解释
“词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言辞的意旨或主旨,即通过语言表达的核心意图或思想。以下从定义、出处、结构、应用等方面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 词旨(拼音:cí zhǐ)指言辞的意图、主旨或深层含义,强调语言表达的思想核心。例如,三国时期曹植在《上责躬应诏诗表》中自谦“词旨浅末”,即表示自己言辞的意旨浅薄。
2.词源与结构
- “旨”的独立含义:本义为“味道甘美”(如“甘旨”),后引申为“意图”“命令”等(如“圣旨”)。其字形由“匕”(勺子)和“口”组成,象征用勺子将美味送入口中,后逐渐抽象化为表达思想的核心。
- “词”与“旨”结合:指通过词语传达的核心意图,强调语言与思想的统一性。
3.文学与历史用例
- 古代文献:宋代陈鹄在《耆旧续闻》中提到骈文需“词旨相贯”,即要求文辞与主旨连贯;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用“词旨清洒”形容人物言辞的雅致洒脱。
- 现代应用:多用于分析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指代文本的核心思想或作者的表达意图。
4.相关概念
- 近义词:主旨、要旨、意旨。
- 反义词:词不达意、言不及义。
5.权威性补充
- 据高权威性来源(如《词旨》词条),该词在古代文论中常被用于评价文章的立意与表达是否统一。
若需进一步了解“旨”的演变或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说文解字》或古典文学评注。
别人正在浏览...
奥林匹克主义迸瀑毕鉢罗碧芳布治鬯浃侈衒淳直贷用眈恤氮族大去大斋顶刮刮定从诋忤发昏法老分而治之蜂鹤汾葵浮性孤干寒突衡笄洪覆华而不实角材教工穽渊窘涩冏寺絶地天通狼狗烂脱炼金裂地分茅临质玫瑰树没完没了冥屋木罂难不成澎澎渤渤钱串樯橹乾矢趋赴瑞蔼盛情神州华胄诗祖死不回头随行逐队田方赠跳博通传推奉瞎账习惯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