疵瑕的意思、疵瑕的详细解释
疵瑕的解释
(1) [fault]∶过失;缺点
(2) [blame]∶责难;指摘
详细解释
(1).指责;指摘。《左传·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杜预 注:“我不以女为罪衅。” 唐 杜甫 《喜晴》诗:“千载 商山 芝,往者 东门 瓜。其人骨已朽,此道谁疵瑕。”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论子胥种蠡》:“ 子胥 、 种 ( 文种 )、 蠡 ( 范蠡 )皆人杰,而 扬雄 曲士也,欲以区区之学疵瑕此三人者。” 清 姚鼐 《硕士约过舍久俟不至留书与之成六十六韵》:“才力未极閎,要足裁淫哇。岂意羣儿愚,迺敢横疵瑕。”
(2).毛病;缺点。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贡》:“虚张高誉,彊蔽疵瑕,以相誑耀。”《陈书·新安王伯固传》:“ 叔陵 在 江州 ,心害其宠,阴求疵瑕,将中之以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这部书作得甚好,只这一点是他的疵瑕。”
词语分解
- 疵的解释 疵 ī 毛病:疵吝。疵病。吹毛求疵。 缺点或过失:疵瑕。疵咎。疵点。 诽谤,非议:疵物。疵毁。 笔画数:; 部首:疒; 笔顺编号:
- 瑕的解释 瑕 á 玉上面的斑点,喻缺点或过失:瑕玷。瑕垢。瑕疵。 空隙:瑕隙。瑕衅(漏洞,可乘之隙;亦喻过错)。 古同“霞”。 瑜 笔画数:; 部首:王;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疵瑕"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疵"和"瑕"两个意义相近的字组成,均指事物上的缺点或毛病,常用于比喻人或事物的缺陷、过失。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 字义解析
- 疵 (cī):
- 本义指玉上的斑点或毛病。《说文解字》释为:“病也。”引申泛指人或事物的缺点、过失、毛病。
- 在古籍中常指小毛病、小过失。
- 瑕 (xiá):
- 本义指玉上的赤色斑点或裂痕。《说文解字》释为:“玉小赤也。”后泛指玉上的斑点、缺陷。
- 引申指人的缺点、过失、污点或事物的缺陷、不完美之处。
- 常与“瑜”(美玉的光彩,指优点)相对。
二、 词义解释
- 基本义: 指玉上的斑点或裂痕。这是其最原始、最具体的含义。
- 引申义/比喻义:
- 人或事物的缺点、过失、毛病: 这是最常用的含义。指人的性格、品德、行为上的不足、错误,或事物本身存在的缺陷、不完善之处。
- 例如:指出他人言行上的“疵瑕”;评价作品时指出其“疵瑕”。
- 嫌隙、隔阂: 指人与人之间因过失或误会而产生的不和、裂痕。
三、 用法特点
- 书面语色彩: “疵瑕”在现代汉语中属于书面语词汇,常用于较为正式或文雅的语境。
- 常含贬义: 指代的是不好的、需要避免或改正的方面。
- 可指具体亦可指抽象: 既可指玉器上具体的斑点(较少用),更常指抽象的缺点、过失。
- 常与“无”、“有”、“指出”等动词搭配: 如“洁白无疵瑕”、“难免有疵瑕”、“指出文中疵瑕”。
四、 权威参考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对“疵瑕”的解释为:“① 毛病;缺点。② 指玉的斑痕。③ 比喻过失、缺点。” 该词典是汉语词汇研究的权威工具书,收录了词汇的历史演变和丰富义项。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疵瑕”的解释为:“〈书〉名 缺点;毛病。” 这部词典是现代汉语规范使用的权威标准,其释义简明扼要,反映了词语在现代语境中的核心含义。
-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对“疵瑕”的解释包含其本义“玉的毛病、缺点”及引申义“缺点、过失”。该词典侧重于古代文献中的用法,有助于理解其词源和发展。
- 古籍例证(王充《论衡·累害》):古籍中早有使用,如“清受尘,白取垢;青蝇所污,常在练素。处颠者危,势丰者亏,颓坠之类,常在悬垂。屈平洁白,邑犬群吠,吠所怪也,非俊疑杰,固庸能也。伟士坐以俊杰之才,招致群吠之声。夫如是,岂宜更勉奴下,循不肖哉?不肖奴下,非所勉也。岂宜更偶俗全身以弭谤哉?偶俗全身,则乡原也。乡原之人,行全无阙,非之无举,刺之无刺也。此又孔子之所罪,孟轲之所愆也。” 其中虽未直接出现“疵瑕”一词,但论述了洁身自好者易受诽谤,而看似完美无缺的“乡原”实为孔子、孟子所批判,体现了对“无疵瑕”表象下实质的深刻认识,与“疵瑕”一词的引申义密切相关。
“疵瑕”一词源于对玉器缺陷的描述,核心含义是指人或事物存在的缺点、过失、毛病或不完美之处。它带有书面语色彩,常用于指出、批评或谈论缺陷的语境中。在玉器鉴赏中,它指具体的斑点裂痕;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它喻指抽象的不足。理解其本义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其比喻义。
网络扩展解释
“疵瑕”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层核心含义:
一、基本含义
-
缺点与过失
指人或事物不完美之处,例如《陈书·新安王伯固传》中提到“阴求疵瑕”,即暗中寻找缺点。现代多用于书面语境,如“作品虽有疵瑕,但整体价值仍存”。
-
指责与指摘
源于《左传·僖公七年》“不女疵瑕也”,意为不归罪于你,强调对他人的批评。
二、与“瑕疵”的对比
三、文化溯源
成语“疵瑕不掩瑜”出自《论语·为政篇》,比喻缺点无法掩盖优点,如同宝石的瑕疵不影响其光彩。
四、现代使用建议
- 语境匹配:在正式文本或文学创作中可选用“疵瑕”,日常交流建议用“瑕疵”以更自然。
- 示例参考:
古籍中常见“疵瑕”,如《潜夫论》的“强蔽疵瑕”;现代更倾向使用“产品存在细微瑕疵”等表述。
别人正在浏览...
巴劫暴着贬甘钗子充衍黜除春正大豪蹈险鼎气豆腐乾丰粹负亏圪节鼓妖杭西红茶弘邃鯸鲐环复黄芝火德斛觫角妓甲乙帐解当金罚晋职酒把持军门看棚科徭狂乖苦菜馈荐黎长留音机礼相谩辞哗説瞀懮邈廓铭志悯念破死拉活千手观音樵爨人到中年省行神疲拾发思鲈莼娑罗绵太师田灋未皇卧牀侮剧屋漏雨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