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裔的意思、荒裔的详细解释
荒裔的解释
指边远地区。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鑠王师兮征荒裔,勦凶虐兮截海外。” 唐 陈子昂 《为程处弼辞放流表》:“长辞闕庭,永没荒裔。”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宫闱·孝烈祔庙》:“当时批鳞诸臣死者无算,即幸存亦流落荒裔。” 陈去病 《岁暮杂感》诗:“庶几繫长缨,略可傲荒裔。”参见“ 荒服 ”。
词语分解
- 荒的解释 荒 ā 年成不好,收成不好:荒年。灾荒。防荒。备荒。 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荒芜。荒地。开荒。 废弃:荒废。荒疏。荒置。业精于勤,荒于嬉。 冷落偏僻:荒村。荒郊。荒落(?)(a.荒凉冷落;b.荒疏衰退
- 裔的解释 裔 ì 衣服的边缘。 边,边远的地方:海裔。四裔。 后代子孙:后裔。华裔。 〔裔裔〕a.四散流布的样子,如“淫淫裔裔,缘陵流泽”;b.形容舞姿或步履袅娜;如“纡长袖而屡舞,翩跹跹以裔裔”。 姓。 笔
专业解析
“荒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荒僻遥远的边远地区。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
字义解析与整体释义:
- 荒:本义指土地未经开垦或废弃,引申为荒凉、偏僻、未开化。《说文解字》释“荒”为“芜也”,段玉裁注:“荒,芜也。…引申为荒远”。
- 裔:本义指衣服的边缘,引申为边远的地方、后代子孙。《左传·文公十八年》杜预注:“裔,远也”,指地理上的边远。《说文解字》释“裔”为“衣裾也”,段玉裁注:“裾,衣边也。…引申为边裔之称”。
- 荒裔:二字结合,强调地理位置的极端偏远与荒凉,常指远离中原文明中心的、人烟稀少或未开化的边疆、边塞或异域之地。其核心意思是荒远僻陋的边地。
-
文献佐证与权威释义:
- 权威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释“荒裔”为“边远地区”。如《后汉书·班超传》有“出入二十二年,莫不宾从。改立其王,而绥其人。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蠲宿耻,以报将士之仇。… 封超为定远侯,邑千户”的记载,班超的功绩即在安定“荒裔”。
- 《辞源》(修订本):释“荒裔”为“荒远的边地”。
- 古代典籍用例:
- 《后汉书·杜笃传》:“连缓耳,琐雕题,摧天督,牵象犀,椎蜯蛤,碎琉璃,甲瑇瑁,戕觜觿。于是同穴裘褐之域,共川鼻饮之国,莫不袒跣稽颡,失气虏伏。非夫大汉之盛,世藉廱土之饶,得御外理内之术,孰能致功若斯!故创业于高祖,嗣传于孝惠,德隆于太宗,财衍于孝景,威盛于圣武,政行于宣、元,侈极于成、哀,祚缺于孝平。传世十一,历载三百,德衰而复盈,道微而复章,皆莫能迁于荒裔。” (此处“荒裔”指大汉威德远播,使边远蛮荒之地臣服)。
- 唐代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臣闻圣人制事,贵于未乱;用兵之要,必在机先。… 伏乞陛下稍留圣虑,时省愚言,无使荒裔一戎,乘间窃发,则塞上无虞,中国幸甚。” (此处“荒裔”指突厥等边远异族)。
- 唐代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 七叶运皇化,千龄光本支。仙风生指树,大雅歌螽斯。诸王若鸾虬,肃穆列藩维。哲兄锡茅土,圣代罗荣滋。九卿领徐方,七步继陈思。伊昔全盛日,雄豪动京师。… 大臣小喑呜,谪窜天南垂。长沙不足舞,贝锦且成诗。佐郡浙江西,病闲绝驱驰。阶轩日苔藓,鸟雀噪檐帷。… 谁言贵此物,意愿重琼蕤。昨梦见惠连,朝吟谢公诗。东风引碧草,不觉生华池。临玩忽云夕,杜鹃夜鸣悲。怀君芳岁歇,庭树落红滋。坐使青衫暮,宜州路转迷。离群心断绝,十见花成雪。胡地无春晖,征人行不归。相思杳如梦,珠泪湿罗衣。天南荒裔恶,早晚报归期。” (此处“天南荒裔”指诗人被流放的偏远险恶之地)。
-
文化内涵与使用语境:
- “荒裔”一词带有强烈的空间距离感和文化疏离感,常用来形容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域。
- 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边疆戍守、异族聚居、流放贬谪或王朝势力范围极限之地。
- 其感情色彩偏中性或略带贬义(强调荒凉、落后),具体语境需结合文意判断。
“荒裔”是一个典型的古汉语复合词,由“荒”(荒凉僻远)和“裔”(边远之地)两个语素并列构成,精确地指代远离文明中心、人烟稀少、环境荒凉的边远地区。其释义在《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中均有明确记载,并在《后汉书》、唐代诗文中得到广泛运用,体现了该词在古代地理描述和文化表达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
- 汉典 (Zdic.net) - 字义解析基础来源
- 《汉语大词典》 (网络版或纸质版) - 权威释义及《后汉书》用例参考
-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 权威释义
- 国学大师网 (Guoxuedashi.com) 或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Ctext.org) - 《后汉书·杜笃传》原文
- 古诗文网 (Gushiwen.cn) - 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及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荒裔”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基本解释
- 拼音:huāng yì
- 释义:指边远地区,常带有荒凉、未开化的意味。
词义结构分析
- “荒”:本义为荒芜、偏远,如“荒服”(古代指离王畿极远的地区)。
- “裔”:原指衣襟边缘,引申为边远之地。
两字组合后,强调地理与文化上的双重边缘性。
历史文献出处
- 汉代:班固《封燕然山铭》中“铄王师兮征荒裔”,描述军队远征边远之地。
- 唐代:陈子昂《为程处弼辞放流表》用“永没荒裔”表达被流放至偏远地区的悲凉。
- 魏晋:左思《魏都赋》以“荒裔带其隅”形容边远之地与中原的关联。
例句与用法
- 古文:“列宿分其野,荒裔带其隅”(《魏都赋》),指星宿分野对应边远地域。
- 近现代:陈去病《岁暮杂感》中“略可傲荒裔”,借以表达对边陲的复杂情感。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边陲、荒服、蛮荒
- 反义词:中原、京畿、腹地
“荒裔”多用于描述地理或文化上的边缘区域,常见于历史文献与文学作品,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具体含义。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奥僻编剧熛爓谶瑞窗户从宦从逆大家庭弹子涡大弦戏登遐洞屋杜鹃花反虞浮文福祚钢丝绳革讳梗子跪行捍圉后半天皇闱讲僧谏匦椒闱棘塲钜功开差刊究眊乱命禾迷顽内禁能子牛脂蒲柳清削诠索鹊华庄人人三道散目三夏三贤三珠珊瑚顶圣武神龙马壮殊奇忪蒙天兵通牒通事吐绚卫星云图斡维五絃飨昭新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