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辞爵的意思、辞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辞爵的解释

(1).谓辞让奉养之酒。《礼记·射义》:“《诗》云:‘发彼有的,以祈尔爵。’祈,求也,求中以辞爵也。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求中以辞爵者,辞养也。” 郑玄 注:“发,犹射也;的,谓所射之识也。言射的必欲中之者,以求不欲6*女爵也。” 孔颖达 疏:“酒既养老,又以养病,今射者非病非老,故求射中以辞让此爵者,辞让见养老也,不敢当其养礼也。” 孙希旦 集解:“君子无所争之意也。”

(2).犹辞官。《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回目:“圣天子求贤问道, 庄徵君 辞爵还乡。”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辞爵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辞爵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辞”和“爵”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拒绝或辞让君主授予的爵位、官职或封赏。该词承载着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中谦逊、淡泊名利的文化内涵,常见于历史文献中对士大夫高尚品行的描述。以下从词典释义、文化背景及用例角度详细解析:

一、字义分解与基本释义

  1. 辞(辭)
    • 本义:推却、不接受。《说文解字》释为“说也”,引申为推辞、告别等义。
    • 在“辞爵”中特指主动拒绝封赏的行为,体现主观意愿。
    • 本义:古代酒器,后指君主授予的爵位或官职。《礼记·王制》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 引申为地位、荣誉的象征。

      合成词义:通过推辞爵禄表达不慕权位、坚守节操的态度。

二、文化内涵与历史语境

“辞爵”行为常见于以下场景:

此类行为被儒家视为“义高于利”的道德实践,符合《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价值取向。

三、古籍用例与权威释义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释“辞爵”为:“辞让爵位。谓不接受封赏。”引《南齐书·高逸传》:“(褚伯玉)辞爵若遗尘。”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强调其与“辞官”“辞禄”近义,均属士人“重义轻利”的德行表现。

  3. 典籍实例
    • 《三国志·魏书·管宁传》:“辞爵让赏,始终不渝。”
    • 白居易《秦中吟》:“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讽喻贪爵恋权者,反衬辞爵之德)。

四、现代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辞爵”一词使用频率较低,但常见于历史研究、文学作品中对古代人物品行的评述,其精神内核可关联至当代“淡泊名利”“廉洁自律”等价值观。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辞爵”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辞让奉养之酒

这一含义源自古代礼仪,特指在射礼中通过射箭表现谦让。根据《礼记·射义》记载,射箭时若射中目标(“的”),可辞让本应获得的酒。因酒在古代用于养老、养病,射中者主动辞让,体现“不争”的君子风范。
例如《礼记》提到:“求中以辞爵者,辞养也”,郑玄注解为射中者以谦让表达对养老之礼的尊重。

2.辞去官职

后引申为辞让爵位或官职,常见于古代文献。如《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提到“庄徵君辞爵还乡”,即指辞官归隐。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礼记·射义》原文或《儒林外史》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褊促并时恻隐鸱义蚩谪从理入口东陵道杜门谢客飜飜反上丐育冈隒钩诗钩骨格海心赫赫炎炎回瞰鹘兀家业髻钗稽迟戒持禁院基射奇数纪统鸠脚捐躯赴难句群开城魁逆领鉴郦其佩韘狓猖屏风九迭七大八起麪饼轻清榷略润黩三尺土三周说法觞滥上秋身价身心健康饰行吮吸遂意孙供奉唐三彩外厂轊椟详问相用献民笑呵呵邪说席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