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辭爵的意思、辭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辭爵的解釋

(1).謂辭讓奉養之酒。《禮記·射義》:“《詩》雲:‘發彼有的,以祈爾爵。’祈,求也,求中以辭爵也。酒者,所以養老也,所以養病也,求中以辭爵者,辭養也。” 鄭玄 注:“發,猶射也;的,謂所射之識也。言射的必欲中之者,以求不欲6*女爵也。” 孔穎達 疏:“酒既養老,又以養病,今射者非病非老,故求射中以辭讓此爵者,辭讓見養老也,不敢當其養禮也。” 孫希旦 集解:“君子無所争之意也。”

(2).猶辭官。《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回目:“聖天子求賢問道, 莊徵君 辭爵還鄉。”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辭爵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辭爵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辭”和“爵”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拒絕或辭讓君主授予的爵位、官職或封賞。該詞承載着中國古代政治倫理中謙遜、淡泊名利的文化内涵,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對士大夫高尚品行的描述。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化背景及用例角度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與基本釋義

  1. 辭(辭)
    • 本義:推卻、不接受。《說文解字》釋為“說也”,引申為推辭、告别等義。
    • 在“辭爵”中特指主動拒絕封賞的行為,體現主觀意願。
    • 本義:古代酒器,後指君主授予的爵位或官職。《禮記·王制》載“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 引申為地位、榮譽的象征。

      合成詞義:通過推辭爵祿表達不慕權位、堅守節操的态度。

二、文化内涵與曆史語境

“辭爵”行為常見于以下場景:

此類行為被儒家視為“義高于利”的道德實踐,符合《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的價值取向。

三、古籍用例與權威釋義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釋“辭爵”為:“辭讓爵位。謂不接受封賞。”引《南齊書·高逸傳》:“(褚伯玉)辭爵若遺塵。”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強調其與“辭官”“辭祿”近義,均屬士人“重義輕利”的德行表現。

  3. 典籍實例
    • 《三國志·魏書·管甯傳》:“辭爵讓賞,始終不渝。”
    • 白居易《秦中吟》:“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不見馬家宅,今作奉誠園!”(諷喻貪爵戀權者,反襯辭爵之德)。

四、現代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中,“辭爵”一詞使用頻率較低,但常見于曆史研究、文學作品中對古代人物品行的評述,其精神内核可關聯至當代“淡泊名利”“廉潔自律”等價值觀。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辭爵”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辭讓奉養之酒

這一含義源自古代禮儀,特指在射禮中通過射箭表現謙讓。根據《禮記·射義》記載,射箭時若射中目标(“的”),可辭讓本應獲得的酒。因酒在古代用于養老、養病,射中者主動辭讓,體現“不争”的君子風範。
例如《禮記》提到:“求中以辭爵者,辭養也”,鄭玄注解為射中者以謙讓表達對養老之禮的尊重。

2.辭去官職

後引申為辭讓爵位或官職,常見于古代文獻。如《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提到“莊徵君辭爵還鄉”,即指辭官歸隱。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禮記·射義》原文或《儒林外史》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鼇極白術辦買扒皮八一宣言甏子骖風驷霞殘稿遲次魑魅罔兩創巨楚醴輴輴楮葉粗糖大赉倒宅刁婆東榑獨腳鬼旛旛發裝棐彜飛魚服奉佐負才傲物鈎弋古樂府浩溔洪溝換代歡感揭天進趣金銀台峻筆開秤看街林熙六樂龍江虎浪鑪頭麻布磨娑泥漿偏記窮鬼神運石鼠撺狼奔隋卞桃殳土壤地帶性危獨無軌響遏行雲香佩帶弦外之響憸險諧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