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宫中庭院。 唐 李贺 《堂堂》诗:“蕙花已老桃叶长,禁院悬帘隔御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己未朝考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余欲刻画‘想’字,有句云:‘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
(2).指宫廷官署。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西涯待友》:“ 西涯 身处禁院,不能厚待一友。”
“禁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指古代封建统治者禁止外人进入的场所,常特指皇宫中皇帝居住的区域。后来也引申为泛指封闭性强、限制进入的场所或活动。
宫中庭院
特指皇宫内的庭院,如唐代李贺《堂堂》中“禁院悬帘隔御光”,通过帘幕阻隔彰显皇权禁地的神圣性。
宫廷官署
指设在皇宫内的行政机构,如清代文献提及官员“身处禁院”的记载,表明其与皇权运作密切相关。
建议对古代制度感兴趣者,可查阅《随园诗话》《坚瓠补集》等原始文献,获取更具体的语境用例。
禁院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指代封建时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也称为禁宫或紫禁城。
禁院的拆分部首是言,拆分笔画为十五画。
禁院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文选·孔安国列传》:“权沢有谓高洁者,必公事,不私惠;尤理练士之会,公车徒属位,策众凭临,以候三日,经奉礼帱而邸禁楹。”此处的“禁楹”指的即是禁院。
繁体字中禁院的写法为“禁院”。
禁院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为“禁苑”,即用“苑”字代替了现代汉字中的“院”字。
明朝皇帝居住在紫禁城内的禁院中。
禁地、禁忌、禁锢、禁止。
禁宫、紫禁城。
开放之地、公共场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