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褊促的意思、褊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褊促的解释

犹褊急。《南史·何承天传》:“ 承天 性褊促,尝对主者厉声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旧唐书·儒学传上·徐文远》:“是人残忍,意又褊促,既乘此势,必有异图。”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由于自己的‘疏散’,被人批评为‘褊促’,他已经生出了天空海阔的想法,想去游山玩水、当隐君子了。”参见“ 褊急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褊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来源综合理解:

一、基本含义

  1. 时间紧迫
    指时间短暂、任务紧迫的状态,常用于形容因时间不足或事务紧急导致的匆忙感。例如:“项目截止日期临近,大家的工作节奏显得十分褊促。”

二、古籍中的引申义

  1. 性格急躁、狭隘
    在历史文献中,“褊促”可引申为形容人的性格褊急(偏激、急躁)。例如《南史·何承天传》提到“承天性褊促”,《旧唐书》中也有“意又褊促”的描述,均指性情急躁或心胸狭窄。

三、使用场景

四、补充说明

需注意,现代汉语中“时间紧迫”的用法更为普遍,而“性格褊急”多出现在特定历史文本中,日常使用较少。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释义方向。

网络扩展解释二

褊促

褊促(biǎn cù)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来形容时间或空间的紧迫感。它由“衣”和“人”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13个笔画。褊的繁体字是“襜”,促的繁体字是“促”。

褊促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文献。当时的文字表达方式与现在相比稍有不同,但意思基本一致。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褊的写法是“衣”字下面加一个革字旁,促的写法是“人”字上面加一个勾字旁。

以下是褊促在句子中的用法例句:

1. 他工作准备得很褊促,几乎没有时间休息。

2. 由于时间褊促,他没有机会好好准备演讲稿。

在褊促这个词的组词中,可以有褊急、褊忙、褊躁等。这些词都有着相似的意思,指时间或空间上的紧迫感。

与褊促意思相反的词有从容、宽裕、悠闲等,它们表达了相对没有压力的状态。

总之,褊促是一个描述时间或空间紧迫感的词语,源自古代,在现代汉字中的写法有所变化。可以通过与其具有相似意思的词语进行组词,也有与其相反的词语。以上是关于褊促的一些基本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