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安隐的意思、安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安隐的解释

(1).安稳。安定;平静。《诗·大雅·緜》“迺慰迺心” 汉 郑玄 笺:“民心定,及安隐其居。”《宋书·夷蛮传·呵罗单国》:“庄严国土,人民炽盛,安隐快乐。” 清 龚自珍 《发天心文》:“我生天上,寂然安隐,得诸三昧。” 章炳麟 《四惑论》:“若更有知幸福之妄者,则当为人类断其追求无已之心,使归安隐,而竭能尽智以谋形质者,其可以已矣。”

(2).安稳。平安。 晋 王凝之 《与庾氏女书》:“得 郗中书 书,説汝勉难安隐,深慰悬心。”《太平广记》卷一一○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中夜,见一道人,法服持锡,示以途径,遂得还路,安隐至家。” 唐 杜甫 《投简梓州幕府兼简韦十郎官》诗:“幕下郎官安隐无?从来不奉一行书。” 宋 叶适 《题欧公书河豚诗后》:“因 仲止 寄此刻,谩题以当一笑。久别,安隐。”按,“隐”、“稳”古今字。参阅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字十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安隐”是汉语中较为少见的异形词,其含义与“安稳”相通,表示安定、平静的状态。该词在古籍及佛教经典中均有特殊用法:

一、基本释义 “安隐”指身心安稳无忧,环境平和无扰,如《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安稳,安定”。在《法华经》等佛经译本中,“安隐”常对应梵语“kṣema”(安稳),指脱离灾难后的心灵平静,例如“长夜安隐,多所饶益”。

二、词源流变 该词最早见于东汉《太平经》,记载“天地安隐,万物各得其所”。魏晋时期佛经翻译家支谦多用此词,如《佛说维摩诘经》中“安隐快乐”,形成宗教语境下的特殊表达体系。

三、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普遍以“安稳”为标准词形,但佛教研究领域仍保留“安隐”的特定用法,如《佛学大辞典》强调其在梵汉对译中的特殊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安隐”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各来源的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安定平静
    指事物或人心处于稳定、安宁的状态。如《诗·大雅·緜》中“民心定,及安隐其居”,强调民众安居乐业()。
    现代用法中,可表示消除隐患后的平静,例如“消除治安隐患”()。

  2. 平安无恙
    侧重表达人身或环境的平安。如晋代王凝之书信中“安隐”指生活无虞(),杜甫诗中“安隐无”则是对友人平安的关切()。


二、词源与演变


三、使用场景

  1. 描述社会状态
    如“庄严国土,人民炽盛,安隐快乐”(),强调国家安定繁荣。
  2. 个人境遇
    如“汝勉难安隐”指克服困难后的平安()。

四、总结

“安隐”核心意义围绕“安定”与“平安”,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指向。现代使用中更倾向“安稳”,而古文或特定文本中可能保留“安隐”写法。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鏊战帮骽宝管闭钳长袤趁期雏凤垂钓垂音打抹倒缴地道甫白扶护跟着孤城圜门辉烈家娘坚林交领讥吊济洞界绝济农金声玉服闿朗恺悌窥寻揆宰楼林駡诃铓辉满堂明丽穆静驽犬迫令乞量曲律契密起请啓颡戎旆善门难开时选衰统疏达税人场蜀郡鼠梓颂平搜刮随意一瞥痛史突进托物陈喻伪经闲旷校猎笑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