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担舁的意思、担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担舁的解释

扛抬。 唐 白居易 《双石》诗:“担舁来郡内,洗刷去泥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担舁(dān yú)是一个古汉语复合动词,指两人或多人共同用肩扛抬物体的动作,强调协作搬运重物。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与应用: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释义

    “担”指用肩承重,“舁”意为共同抬起。二字组合后,特指多人合力肩扛运输的行为,常见于搬运大型器物(如轿子、棺木、重物等)。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6卷)

  2. 动作特征

    区别于单人背负,“担舁”需多人同步协作,工具多为扁担、杠棒或肩舆支架,体现古代人力运输的典型方式。

    来源:《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二、历史文献用例

  1. 《晋书·王羲之传》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文中虽未直接出现“担舁”,但记载了兰亭雅集场景,间接反映当时肩舆(担舁工具)的使用背景。

  2. 《新唐书·张弘靖传》

    “弘靖……久富贵,又自以祖父尝镇是州,意颇骄贵……谓军士曰:‘今天下无事,尔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军士衔之。会粮料使以稍食不中程,弘靖命鞭之,士卒遂乱……弘靖被囚。军士取弘靖衣笥,舁之以为戏。”

    注:此处“舁之”即指军士抬举张弘靖的衣箱戏耍,为“担舁”的具象化用例。

三、现代使用与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担舁”一词已罕用于口语,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方言表述(如闽南语保留类似用法)。其核心语义被“抬”“扛”“搬运”等词替代,但仍存于研究古代生活、民俗文化的学术语境中。

来源:《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四、权威工具书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定义:“以肩扛抬;抬运。”

    查看词条(注:此为模拟链接,实际需访问专业词典数据库)

  2.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释义:“扛抬。指两人以上共举一物。”

“担舁”是描述协作性肩扛运输的古汉语词汇,其语义承载了中国古代劳动方式与物质文化的特征,具有鲜明的历史语言学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担舁”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ān yú,其核心含义为扛抬,指用肩膀承担或搬运重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引申与用法

3.相关说明

若需进一步了解“担”的组词或“舁”的单独用法,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典)或古籍例句。

别人正在浏览...

安履柏车罢弱北京曲剧傧导兵不厌诈补阙挂漏长袖吃官事齿盼圌廪贷宥当胸叨啕富贵显荣干蹦蹦告匿管宁榻和傩画蛇足虎珀绛纱幔囏难谏劝驾俗忌厌疾养居安资深拉人梁父练裙离旷六边形路心孟宗竹攀傅配缗譬释痡峭洽通汽阀情悃轻意器狭睿断颡推之履赏召受洗霜秈鼠市损益表谭说貣丐外江忘翼笑迷糊小汽车笑纹习慢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