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专营家产而无远大志向。《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备 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 元 无名氏 《喜春来》曲:“春方好处花将过,人到荣时髮已皤。求田问舍待如何?皆未可,樽有酒且高歌。”《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如今这些贪人,拥着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己。”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三节:“北方的士族一过 江 来,就纷纷求田问舍。”亦省作“ 求田 ”。 宋 王安石 《游西霞庵约平甫至因寄》诗:“求田此山下,终欲忤 陈登 。”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五:“一事避君君匿笑, 刘郎 才气亦求田。”
求田问舍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典故色彩的成语,其含义与使用需结合历史文化背景理解。以下从权威词典及文献角度进行详细阐释:
指购置田地房产的行为,字面意为“谋求田地、询问屋舍”。但该词通常带有贬义色彩,形容人胸无大志,只顾经营个人家产而缺乏远大抱负。例如:
“他终日求田问舍,不思进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典故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登传》:
东汉名士许汜拜访陈登时,因只谈论购置田宅之事,被陈登轻视。后许汜向刘备抱怨,刘备直言:“若小人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陈登)所讳也。”(上海辞书出版社《成语大辞典》)
此典故奠定了成语的贬义基调,强调只谋私利、不关心家国大业的狭隘格局。
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借典故讽刺偏安一隅的南宋官僚。
现代语境中可中性化使用,如“退休后求田问舍,归隐田园”(需结合上下文判断褒贬)。
注:引用文献来源可通过《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三国志》(中华书局点校本)等权威出版物进一步查证。
“求田问舍”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进行解释:
指只知道购置田地和房产,谋求个人私利,比喻缺乏远大志向,带有贬义。
源自《三国志·魏书·陈登传》:
刘备曾批评许汜:“君有国士之名,却只知‘求田问舍’,言无可采。”
- 背景:东汉末年,名士许汜拜访陈登时,因只顾谈论购置田产,被陈登轻视。后刘备以此例讽刺其胸无大志。
该成语提醒人们不应局限于物质追求,而应心怀更广阔的理想。其批评性常用于文学或议论中,警示过度关注私利的行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三国志》原文或成语词典。
熬活八夕备灾笨谜蚕矢漕舟常戍畜耳触摸存定导板电丝二台发房甘馨馆宇回瞻奬誉燋夭皆除妓楼九原具修鞫引冷冻厂联联领事裁判权礼学龙盘虎踞龙蟠虬结陋闾买庸而决窦模放嫩碧黏巴旁坐前朝千年调棋布星陈栖迟寝苫琼山启求觑觑然撒津煞场沈带身丁米石隖守株素闻陶欣韦绔五斗米道限断小选虾助斜巷稀絶新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