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专营家产而无远大志向。《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备 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 元 无名氏 《喜春来》曲:“春方好处花将过,人到荣时髮已皤。求田问舍待如何?皆未可,樽有酒且高歌。”《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如今这些贪人,拥着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己。”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三节:“北方的士族一过 江 来,就纷纷求田问舍。”亦省作“ 求田 ”。 宋 王安石 《游西霞庵约平甫至因寄》诗:“求田此山下,终欲忤 陈登 。”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五:“一事避君君匿笑, 刘郎 才气亦求田。”
“求田问舍”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进行解释:
指只知道购置田地和房产,谋求个人私利,比喻缺乏远大志向,带有贬义。
源自《三国志·魏书·陈登传》:
刘备曾批评许汜:“君有国士之名,却只知‘求田问舍’,言无可采。”
- 背景:东汉末年,名士许汜拜访陈登时,因只顾谈论购置田产,被陈登轻视。后刘备以此例讽刺其胸无大志。
该成语提醒人们不应局限于物质追求,而应心怀更广阔的理想。其批评性常用于文学或议论中,警示过度关注私利的行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三国志》原文或成语词典。
求田问舍,是一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非常勤奋,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求:拆分部首是氵(水),总计3画。
田:拆分部首是田,总计5画。
问:拆分部首是口,总计7画。
舍:拆分部首是戈,总计7画。
《求田问舍》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具体,最早见于《韩非子·情操》一篇,但是它的含义已经被广泛应用。
繁体形式为「求田問舍」。
古时候「舍」字的写法稍有差异,为「捨」。
他每天早出晚归,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上,真可谓是一心向学,不求田问舍。
求学、田园、问询、舍己、田圣、问事。
奋发图强、勤学苦练、励志向上。
安于现状、懒散无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