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学记》卷一引《春秋佐助期》:“ 汉 相 萧何 ,长七尺八寸,昴星精”。后因以“昴降”为称颂显贵之词。 前蜀 韦庄 《琵琶洲和吟》:“已觉地灵因昴降,更闻川媚有珠生。”
“昴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存在两种解释,需结合语境理解:
来源
源自《初学记》引《春秋佐助期》的记载:“汉相萧何,长七尺八寸,昴星精。”
传说萧何是昴星(二十八宿之一)的星宿化身,因此“昴降”被引申为对显贵人物降生或成就的称颂。
用法示例
唐代韦庄诗云:“已觉地灵因昴降,更闻川媚有珠生。”,此处即用“昴降”赞美贤才或显贵的诞生。
昴降,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既有明确的意思也有藏匿的深意。具体来说,昴降的意思是昴星逐渐西沉,即昴星降落,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从字面上来看,昴降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日”和“宀”。其中,“日”是昴降的部首,表示与太阳或阳光有关,而“宀”则是一个庇护的意象,形状类似屋顶。
根据汉字的构造,昴降的总笔画数为10画。
昴降一词来源于古代农耕社会的记时法,人们观察昴星的位置来预测农作物的生长和天气的变化。昴星又称“毕宿五”,是北斗七星中的一颗明亮星星。昴星在秋分后逐渐西沉,再次出现在冬至之际,这一现象被称为昴降。
昴降的繁体字为「昴降」,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区别。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和书写方式有所不同。据考究,古时昴降的写法为「昴降」,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保持一致。
1. 昴降之际,万物凋零,天寒地冻。
2. 农历十二月,正是昴降之时,寒气逼人。
根据昴降的意思和词性,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例如:
1. 昴降时节
2. 昴降星
近义词:昴星西沉、毕宿五降落
反义词:昴星东升、毕宿五升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