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旧时书籍、笺纸等四周的框线。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应搜访到法书,多係青阑道,绢衬背。 唐 名士多於阑道前后题跋。令 庄宗古 裁去上下阑道,拣高格者,随法书进呈,取旨拣用。”
(2).拦路;挡路。 唐 裴铏 《传奇·薛昭》:“有客 田山叟 者,或云数百岁,时来 平陆 ,正与 昭 洽,乃齎酒阑道而饮饯之。”
“阑道”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文献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指古代书籍、信笺等纸张四周的装饰性边框线。例如宋代周密《齐东野语》记载,唐代名士常在阑道前后题写跋语,宫廷装裱书画时会裁去上下阑道以精选佳作。
表示用障碍物阻挡通路的行为。唐代传奇小说《薛昭》中曾出现“齎酒阑道而饮饯之”的描述,即用酒席拦路饯行。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狭窄道路”的成语,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传。建议在古籍文献中优先采用前两种释义,现代使用需注意语境区分。
提示:不同词典对“阑道”的收录侧重不同,若需深入考证,可查阅《齐东野语》《传奇》等原始文献(参考、3、5)。
阑道指的是宽敞的通道或走廊,一般用于指示人们通往某个地方的道路,特别是在庭院、花园或寺庙等景区中,用于连接主要景点之间的径路。
阑道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阝",右边是"卩"。拆分阝的笔画为2,卩的笔画为3,所以总笔画为5。
阑道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钟鼓楼。钟鼓楼是古代城市中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供人们报时的地方。而在钟鼓楼的两侧,通常有宽阔的道路,被称为"阑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成了用来表示宽敞通道的名称。
在繁体字中,阑道的写法为「闌道」。
在古代,阑道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它的古代写法是「闌道」。字形上,「闌」的左边有个「門」字,表示大门的意思,而右边是「柬」,原指封闭物体的一半,引申为限制或界限。由此可以看出,古代人们对阑道有着限制通行的概念。
1. 在庭院中,有一条幽静的阑道通向花园的主要景点。
2. 在古代宫殿中,阑道两旁摆放着千年的古树,给人一种庄严神秘的感觉。
组词:阑珊、阑篱、阑干
近义词:走廊、道路
反义词:障碍、阻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