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尝的意思、大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尝的解释

周 代庙祭名。《孔丛子·论书》:“ 孔子 对曰:‘此谓亲尽庙毁,有功而不及祖,有德而不及宗,故於每岁之大尝而报祭焉。’”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解故下》:“故知 周 之庙祭有大尝、大烝,有秋尝、秋烝。禘、祫者,大尝、大烝之异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祭祀仪式,指帝王即位后首次举行的宗庙祭典,专用于祭祀祖先与天地神明。此礼起源于周代,属于"吉礼"的核心内容,《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其中大尝作为国家级典礼,承载着确立政权合法性的政治意义[来源1]。

从仪式流程看,大尝包含三重维度:

  1. 时间规制:按《礼记·月令》所述,多在秋收后举行,取"万物成熟,报功天地"之意,具体日期需经太卜占卜确定吉时[来源2]。
  2. 祭品规格:《汉书·郊祀志》详载祭品包含"太牢三牲、玉帛、粢盛"等物,其中新谷制成的粢盛象征"受天之祜"[来源3]。
  3. 仪程设置:包含占卜、斋戒、献牲、奏乐、祝祷等九项核心环节,《后汉书·礼仪志》特别强调"皇帝亲耕粢盛"的躬耕环节,突显"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来源4]。

该典礼自汉代起形成"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的周期制度,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阐释:"大尝者,所以审谛昭穆,序明尊卑",其本质是通过礼仪秩序构建天人感应的统治体系[来源5]。

网络扩展解释

“大尝”是周代重要的庙祭名称,主要用于祭祀祖先,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仪式内涵。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大尝”是周代宗庙祭祀的一种形式,属于国家层面的重要礼仪活动,通常与祖先崇拜相关。其名称中的“尝”原指秋季祭祀,而“大尝”可能指更为隆重的祭祀仪式。

  2. 历史背景与功能

    • 根据《孔丛子·论书》记载,大尝用于“亲尽庙毁”时,即宗庙因世代久远被毁后,通过祭祀表达对祖先功德的追念。
    • 章炳麟在《国故论衡》中提到,周代庙祭分为“大尝”“大烝”和“秋尝”“秋烝”,其中“大尝”与“禘”“祫”等祭祀名称存在关联,可能为同一类仪式的不同称谓。
  3. 相关祭祀对比
    周代祭祀按季节和规模划分,如“秋尝”为秋季常规祭祀,而“大尝”可能是更盛大或综合性的祭典,常与“大烝”(冬季祭祀)并称。

  4. 文献与考证
    该词在《孔丛子》《国故论衡》等文献中均有记载,现代学者多通过训诂学分析其具体含义,强调其在周礼中的特殊地位。

“大尝”是周代宗庙祭祀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代礼制中对祖先功德的崇敬。若需进一步了解其仪式细节,可参考《周礼》等典籍或相关历史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抱神参驾刬刷冲雨担任道具灯筒斗百草斗筲之器二丁二三其操飞刀丰镐副板,辅助板,底板高中觥饭不及壶飧海蜃谽谺诃陵国讧争花杵恛惶燋热郊宗石室加派接洽祭亭九尾龟积小成大羁心句倨抗足可取冷灶礼经礼辟例授李土鼓龙树骆驿不絶美元梅醖南裔褭蹏佞辩溺溲扑殄清粼穷埜齐驱并进山乐深文巧诋守形数表天假良缘廷寄推察拖肠鼠无肠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