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形的意思、守形的详细解释
守形的解释
专注于形体。《庄子·山木》:“吾守形而忘身,观於浊水而迷於清渊。”《庄子·在宥》:“目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词语分解
- 守的解释 守 ǒ 保持,卫护:守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御。守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守节。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规。 看管:看守。守护。 在一个地方不动:守株待兔。留守。 遵照:遵守。守法。守
- 形的解释 形 í 实体:形仪(体态仪表)。形体。形貌。形容。形骸。形单影只。形影相吊。 样子:形状。形式。形态。形迹。地形。情形。 表现:形诸笔墨。喜形于色。 对照,比较:相形见绌。 状况,地势:形势。 古同“
专业解析
守形
释义
- 道家哲学概念:指守护形体与精神的统一,强调通过内省修养保持身心和谐,避免外物侵扰。语出《庄子·刻意》:"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守形忘身,遗物离人。" 此处"守形"与"养神"对应,体现道家主张的形神合一境界。
- 中医养生术语:指调养身体形态与机能,注重顺应自然规律以维持健康。如《黄帝内经》提出"形与神俱"的养生观,主张通过饮食、起居"守形全真"(保全身体本真状态)。
- 引申义:现代汉语中泛指保持原有形态或状态,含坚守本真、不受外界影响的意味。例如:"他数十年守形如一,始终秉持初心。"
语用特征
- 使用场景:多用于哲学、医学、文学领域,或形容人的品格操守。
-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义,强调内在的稳定性和自律性。
- 搭配限制:常与"养神""全真""抱朴"等词并用,或受"潜心""持志"等副词修饰。
字形演变
"守"从宀(房屋)从寸(法度),本义为官吏职责,后引申为保持;"形"从彡(纹饰)从开(显现),指实体外貌。二字结合后,从具象的"守卫形体"发展为抽象的身心修养概念。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链接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链接
- 《汉字源流精解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守形”是一个源自道家哲学的概念,其核心含义为专注于形体而忽视内在或精神层面。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守形”指过度关注外在形体或物质形态,而忽略内在本质或精神修养。这一概念在《庄子》中被多次提及,例如:
- 《庄子·山木》:“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
- 《庄子·在宥》:“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两处均强调拘泥于形体可能导致对更高层次真理的迷失。
2.哲学内涵
道家主张“形神合一”,认为过度“守形”会阻碍对“道”的体悟。例如《庄子》用“守形而忘身”比喻执着于表象而忘却本真,与“守神”(专注精神修养)形成对比。
3.现代引申
在非哲学语境中,“守形”也可指保持某种形态或结构。例如提到足球防守中“结合区域防守形成整体体系”,但此用法较为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4.相关辨析
- 反义概念:与“忘形”(超脱形体束缚)相对,体现道家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 常见误用:需注意与“守成”“守约”等词区分,后者侧重遵守规则而非形态关注。
如需进一步了解《庄子》原文或哲学背景,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备不住背利草菴策高驾常令齿牙冲扫牀位踔踸窜点麤犷翠翎顶碰犊车麈尾耳石翻腔風風世世弓缴杭纺昒昕焦思嚼征戛然而止荆藜禁宪蠲弛菊篱剧易吭气灵霄留司格轮迹落落摩挲门主芘乘批鬭轻倩情头沁沁涀涀秋芳取扰软裘快马撒和僧社嬗变上圈套杀着射蛟视祲拾括水寨斯养穨尔温和蜗睆孝廉方正小沙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