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铅制的刀、剑。指劣质武器。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铅锋充太阿之寳,犬羊佻虎狼之资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奋铅锋於犀兕,聘駑蹇以追风。”
“铅锋”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用铅制成的刀、剑等兵器,因铅材质地柔软、易损,故代指劣质武器。例如《抱朴子·名实》中“铅锋充太阿之宝”即用此意,通过对比凸显名不副实的状态。
构词与引申
文献出处
该词多见于古籍,如晋代葛洪《抱朴子》中多次使用,如“奋铅锋於犀兕”(《吴失》),以铅制武器对抗犀牛等猛兽,暗含不自量力或装备低劣的讽刺。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学或历史研究领域,用于描述质量低劣的武器,或引申为“看似重要实则无效的事物”。例如:“这场辩论中,他的论点如同铅锋,毫无杀伤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抱朴子》相关章节。
铅锋,指的是笔的尖端,也可以比喻为尖锐的思想、创作或行动。这个词源于中国汉字,是一个动词+noun的搭配词组。
铅(金属部首)+ 锋(刀剑部首)= 铅锋
铅的笔画:金17
锋的笔画:刀9
鉛鋒
铅锋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没有特定的变化,用类似于现代写法的汉字来表示。
1. 他的演讲以锋芒毕露的铅锋直指问题的核心。
2. 这位作家的小说以文字的铅锋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
3.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只有具备铅锋的品牌才能脱颖而出。
锐利、锐敏、锐意、尖锐、锐气
尖锐、锐利、锐敏
钝、迟钝、麻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