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髀骨的意思、髀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髀骨的解释

(1).胯骨。 宋 欧阳修 《岁暮书事》诗:“跨鞍惊髀骨,数带减腰围。”

(2).指股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髀骨(bì gǔ)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以下释义:

  1. 现代解剖学定义

    指人体下肢最大的长骨,即股骨(大腿骨)。它连接髋臼与膝盖,是支撑身体重量和实现下肢运动的关键骨骼结构。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系统解剖学》教材。

  2. 传统字义与古义

    “髀”字本身指大腿或大腿骨。《说文解字》释:“髀,股也。”段玉裁注:“髀者,股外也。”古代文献中,“髀骨”即指大腿部位的骨头。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康熙字典》。

  3. 文化典故与引申义

    成语“髀肉复生”典出《三国志》,描述刘备因久不骑马征战,大腿赘肉渐生而感慨时光虚度,后喻人壮志未酬、虚度光阴。“髀”在此即指大腿。

    来源:《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4. 相关术语

    髀枢:指髋关节(股骨与髋骨连接处),见于《黄帝内经》。

    髀骶(bì diàn):指股骨近端与骶骨相关的解剖区域。

    来源:《黄帝内经·素问》;中医骨伤科术语。

髀骨的核心含义为大腿骨(股骨),兼具解剖学专指性与历史文化内涵。其权威解释需结合现代医学定义、古代字书溯源及经典文献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髀骨是中医解剖学中的术语,其含义和现代解剖学中的股骨(大腿骨)相对应。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髀骨是人体下肢的重要骨骼,位于臀部与膝盖之间,属于长管状骨。在中医文献中,髀骨也被称为“大楗骨”“大腿骨”或“股骨”。它上端连接髋关节,下端参与构成膝关节,是支撑身体坐姿和行走的核心骨骼。

2.解剖结构

3.中医相关应用

4.与其他骨骼的关系

髀骨与尻骨(骶骨)、髁骨(可能指髋骨或股骨髁)形成“鼎足之势”,共同维持坐姿稳定。

如需进一步了解髀骨相关疾病或中医治疗,可参考权威医学平台或中医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百隶暴物备警避朝损膳兵戈兵棱逋抗测癞産具程行除革吹毛求瑕麤客寸衷带下医雕坊愕怡法兰西阶级斗争放失废怠凤吟鸾吹观音衲横拖竪拉黄钟宫圜货交甫交娱捷克人积霤箕裘坎路魁博类新星变星厉兵粟马丽唱六丑漏亡驴鸟棉短绒玟砧末孙内家兵女宗贫富悬殊前涂萋蒿情诈青壮年钦赖弃辱七十说蛐蛐罐人不知鬼不觉儒席沙墋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鼠目麞头天长节吴文俊小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