髀骨的意思、髀骨的详细解释
髀骨的解释
(1).胯骨。 宋 欧阳修 《岁暮书事》诗:“跨鞍惊髀骨,数带减腰围。”
(2).指股骨。
词语分解
- 髀的解释 髀 ì 大腿,亦指大腿骨:髀肉复生(因长久不骑马,大腿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安逸,无所作为)。 笔画数:; 部首:骨; 笔顺编号:
- 骨的解释 骨 ǔ 人和脊惟动物身体里面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胳(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刵 )。 像骨的东
网络扩展解释
髀骨是中医解剖学中的术语,其含义和现代解剖学中的股骨(大腿骨)相对应。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髀骨是人体下肢的重要骨骼,位于臀部与膝盖之间,属于长管状骨。在中医文献中,髀骨也被称为“大楗骨”“大腿骨”或“股骨”。它上端连接髋关节,下端参与构成膝关节,是支撑身体坐姿和行走的核心骨骼。
2.解剖结构
- 上端:形如杵状,嵌入髋臼形成髋关节,称为“股骨头”。
- 下端:形如槌状,与髌骨、胫骨共同构成膝关节。
- 功能:作为全身最长的骨骼,髀骨承担体重传递、运动支撑的作用,并与周围肌肉协同完成下肢活动。
3.中医相关应用
- 经络穴位:髀骨附近的髀关穴(属足阳明胃经)是中医针灸的重要穴位。该穴位的气血运行与脾胃功能相关,常用于治疗下肢痿痹、腹痛等症。
- 文献记载: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提到髀骨“统名曰股”,强调其结构整体性。
4.与其他骨骼的关系
髀骨与尻骨(骶骨)、髁骨(可能指髋骨或股骨髁)形成“鼎足之势”,共同维持坐姿稳定。
如需进一步了解髀骨相关疾病或中医治疗,可参考权威医学平台或中医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髀骨》是一个汉字词语,它有拆分部首和笔画。"髀"字的部首是"骨",它表示人体的骼骸系统。"髀"字的构成是由“骨”和“白”两个部分合并而成,表示大腿骨。整个字的笔画数为20。
《髀骨》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曾经用来描述人体骨骼的一部分,特指大腿骨。在古代,人们认为髓质汇聚于此,故将其视为身体重要部分之一。
在繁体字中,"髀骨"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会存在差异,但《髀骨》一词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变化。
以下是一个《髀骨》的例句:他跌倒后摔断了髀骨。
组词中,可以与《髀骨》相关的词汇有:骨头、骨髓、大腿等。
近义词方面,可以使用的词语有:股骨、大腿骨。
反义词方面,《髀骨》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