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獠子的意思、獠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獠子的解释

(1).旧时称南方少数民族的人。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二:“ 荆州 极西南界至 蜀 ,诸民曰獠子。”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境异》:“ 岭 南溪洞中往往有飞头者,故有飞头獠子之号。”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帝德》:“ 鲁 人 李廷臣 顷官 琼管 ,一日过市,有獠子持锦臂韝鬻於市者,织成诗,取而视之, 仁庙 景佑 五年赐新进士诗也。”

(2).詈词。《全唐诗》卷八七八载《吏部谣》:“ 岑愔 獠子后, 崔湜 令公孙,三人相比较,莫贺咄骨浑。”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炅 鼻高, 嵩 鬚多,并类 鲜卑 。 鏗 嘲之云:‘一双獠子着緋袍,一个鬚多一鼻高。’”《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你这獠子,好不达时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獠子(liáo zǐ)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主要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词典释义

  1. 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蔑称

    指中国历史上对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统称,带有贬义色彩。该词始见于《后汉书·南蛮传》,后多见于唐宋文献,如《新唐书》称“南平獠”,反映中原王朝对边疆族群的认知局限。现代汉语中因含歧视性已不再使用。

  2. 粗野凶悍之人

    引申指言行野蛮、性情暴戾者。如《水浒传》第二十四回:“那獠子敢如此无礼!”此处借民族称谓强化人物形象的鄙俗感。

二、词源与演变

“獠”本义为夜间狩猎(《说文解字》:“獠,猎也”),后因南方民族有“夜猎”习俗,被中原史家转作族群称谓。唐宋后逐渐衍生出“粗鄙”的贬义,明清小说中多用于骂詈语。现代《汉语大词典》《辞源》均标注其历史语境及歧视性语义。

三、现代使用建议

当代语言规范中,“獠子”属淘汰词汇。研究历史文献时需注意其特定语境,避免现代误用。民族称谓应遵循“壮族”“侗族”等标准名称,体现平等原则。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獠"字条
  2. 《辞源》(第三版)"獠子"释义
  3. 《新唐书·南蛮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獠子”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

  1. 基本含义
    指狼、狗等猛兽,也用于比喻凶狠残暴的人,强调其凶恶嗜杀的本性。例如:“獠子般狰狞的面目”即形容残暴之态。

  2. 历史民族指代
    古代文献中,“獠子”是对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如晋代《博物志》提到荆州至蜀地民众被称为“獠子”,唐代《酉阳杂俎》记载了“飞头獠子”等称呼。但需注意,这一用法带有历史局限性,可能隐含贬义或歧视色彩。

  3. 引申为詈词(骂人话)
    在口语或文学中,“獠子”可作骂词,斥责他人野蛮、不讲理。如《喻世明言》中“你这獠子好不达时务”即表达对粗鲁行为的斥责。

  4. 与“獠”字的关联
    单字“獠”本义为夜间狩猎,后衍生出“凶恶样貌”之意(如“青面獠牙”),进一步强化了“獠子”的负面形象。

注意:现代使用中,“獠子”的少数民族指代和詈词用法已较少见,且可能涉及歧视性表达,需谨慎使用。如需引用历史文献,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班机参阅程策乘鱼桥宸睠冲隐出厂价格出门应辙出入生死颠危犯性刚很割绝丱學家鬼入海望合子利钱化金活板活鬼家舅建春降路竭诚结骨蹶痿刻骨相思媿畏锟铻辽河撂交陋制陋质落月屋梁磨动猊座聘请啓居擎举驱鸡宂脞鋭势舍寿时疾师子舞孰虑四川搜遗蹋鸱太平拳碳酸桐华推推忒修斯微特握铅抱椠吴苑五子登科详中校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