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贡士的名册。 唐 陆龟蒙 《秋赋有期因寄袭美时将主试贡士》诗:“云似无心水似閒,忽思名在贡书间。”
(2).称州府呈报给礼部的参加会试的举人名册。 宋 文同 《文安县君刘氏墓志铭》:“故其子 天启 ,尝预郡府贡书,占在高等,天人教之也。”
(3).写信给对方的敬称。《艺风堂友朋书札·邓嘉缉六》:“嗣復贡书,未荷赐答。”
"贡书"是汉语复合词,由"贡"和"书"组合而成。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贡"本义指进献方物于帝王,《尚书·禹贡》即载九州贡物制度;"书"甲骨文象手持笔形,本指书写记录,后引申为文书典籍。
从构词法分析,"贡书"属动宾结构复合词,特指古代科举制度中举子向礼部提交的应试文书。明代《万历野获编》载:"凡乡试中式者,例具贡书投礼部",可见其作为科举文书的专用属性。该词也指代藩属国进呈的国书,如《宋史·高丽传》记载高丽使者"岁贡方物,并上贡书"。
在语义演变中,"贡书"衍生出双重内涵:既指具体文书载体,又象征知识分子的仕进途径。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评述:"贡书之制,实为抡才大典",强调其人才选拔功能。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保留着特定的文化印记。
需说明的是,"贡书"在现代《现代汉语词典》中未单列词条,其释义主要依据历代典章制度记载及古汉语研究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撰的《古代汉语词典》将其归入历史词汇范畴,建议使用者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贡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历史语境中有以下三种解释:
指古代科举考试中贡士的名单。例如唐代陆龟蒙在《秋赋有期因寄袭美时将主试贡士》一诗中提到“忽思名在贡书间”,即指自己的名字被列入贡士名册。
宋代时,州府需将参加会试的举人名单上报至礼部,这类名册也被称为“贡书”。如宋代文同的《文安县君刘氏墓志铭》中记载“尝预郡府贡书”,即指其子曾名列州府上报的举人名录。
古代书信中,“贡书”可作为对收信人的尊称,表达谦恭之意。例如清代《艺风堂友朋书札》中“嗣復贡书,未荷赐答”,即以“贡书”代指写给对方的信件。
鼈岩鷩冕不可胜记不媚藏收抄撰崇文馆崇着创基春卿单究打勤劳大统历洞监东园番蕉凡气風類概见诡薄股慄国姻河清云庆环境自净华鲜灰气湔裳将门虎子江柱节丧经纶济世竟体酒场乐颤颤离悰淩杂隆想落场吕政冒制迷鬼盘都丞癖洁亲比青灵亲供柔悫撒尼族赡给尚韦少挡无系绳规思亲嘶啸堂宇梯田头婚柝柝委利无精打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