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懈散漫。《后汉书·儒林传序》:“自 安帝 览政,薄於蓺文,博士倚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 梁启超 《论湖南应办之事》:“吏治之怠散久矣,参劾则无人可用,亦不可胜劾。”
“怠散”是汉语中表示松懈懒散状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拆分与整体释义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懒惰;松懈”,如“怠工”“懈怠”,强调行为上的消极状态;“散”则指“松开;分散”,如“松散”“涣散”,侧重形态或精神的不集中。二字组合形成递进式词义结构。
二、权威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将“怠散”定义为“松懈散漫”,特指“在工作或学习中缺乏专注力与积极性”的心理行为状态。该词常见于描述集体纪律性下降(如“军容怠散”)或个人态度不端(如“治学怠散”)等语境。
三、文献用例印证
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有“学者忌怠散之风”的训诫,印证该词自古用于学术领域批评敷衍苟且的学习态度。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公文、评论等正式文体,如“整顿怠散的工作作风”(《人民日报》语料库)。
四、语用特征辨析
与近义词“懈怠”相比,“怠散”更突出行为外显的松散形态;相较于“懒散”,则更强调对特定事务的责任心缺失。该词多含贬义,常见于组织管理、教育督导等需要纪律约束的领域。
“怠散”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详细解释:
拼音:dài sàn
基本含义:指松懈散漫、懒散懈怠的状态,常用来形容人缺乏积极性或责任心。
词义构成
出处与用法
使用场景
近义词
松懈、懒散、懈怠。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原文,可查看汉典等来源。
保揣遍体鳞伤嶒泓嶒崚楚弓楚得恶意方才方攘反旅泛鹢沸天震地愤耻覆校关帝桂轸滚案国章恒温后防慌速速悔亲缴奏击点静摄金山伯禁卫兵九月九峻秀可视电话隆干南荣炮张漂游披攘普率愆令潜退洽商栖槎勤毖青坂曲阜枘凿散利折辨盛颜神岳十六卫收局缞粗天下大同听闻统军通黠屠宰场挽搂维稳文囿卧褥香炉香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