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题的意思、参题的详细解释
参题的解释
亦作“ 参提 ”。奏请朝廷惩处。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 正德 中,巡抚勑諭,尚云重则参题,轻则发遣巡按御史及三司处。”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内臣辱朝士》:“然邇年矿税诸璫,凌轢督抚大臣,属视藩、臬、监司,参提郡邑长史,縉绅惨祸,又不可胜纪矣。”
词语分解
- 参的解释 参 (參) ā 加入在内:参加。参与。参政。参赛。参议。 相间,夹杂:参杂。参半。 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参考。参照。参省(媙 )(检验省察)。参看。参阅。参检。 探究,领悟:参悟。
- 题的解释 题 (題) í 写作或讲演内容的总名目:题目。主题。话题。题材。题旨。 练习或考试时要求解答的问题:试题。问答题。 写上,签署:题名。题字。题壁。题诗。题辞。题跋。 姓。 笔画数:; 部首:页; 笔
网络扩展解释
“参题”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历史文献及字义分析如下:
1.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指“奏请朝廷惩处”,即通过正式文书向皇帝或上级机构提出对某人的处罚请求。该词在明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如王世贞《觚不觚录》和沈德符《野获编补遗》中均有使用。
- 异体形式:亦作“参提”,两者意义相同。
2.字义解析
- 参(cān):此处取“参与、奏请”之意,与“参加”“参奏”中的“参”同源。
- 题:指“题奏”,即上呈文书。古代官员通过题本、奏本向朝廷陈述事务。
3.语境与用例
- 历史文献:明代常用于描述官员弹劾或请求处置同僚的行为。例如:“重则参题,轻则发遣巡按御史及三司处”(《觚不觚录》),表明根据情节轻重选择惩处方式。
- 文学引用:宋代叶茵诗句“不悟岑参题品意”中的“参题”指诗人岑参的题诗,与此处释义无关,需注意区分语境。
4.现代关联
- 该词现已罕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历史文献分析中。若需表达类似含义,现代汉语多用“弹劾”“检举”等词汇。
总结来看,“参题”是古代行政与司法制度中的术语,体现了官僚体系内监督与问责的机制。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明史》或相关典章制度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参题》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参题》是什么意思?
《参题》是一词的意思是提及特定的主题或话题。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参题》是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第一个字 "参" 的拆分部首是 "口",总共有三个笔画。第二个字 "题" 的拆分部首是 "示",总共有五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参题》是现代汉语词汇,没有特定的来源。这个词没有繁体字对应。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对于《参题》这个词,我没有找到相关的古时候写法。
例句
一、请在这篇文章中明确写出《参题》的含义。
二、这个会议的参题是关于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参考、题目、参与
近义词:主题、议题、话题
反义词:离题、不相关、不相关的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