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泮的意思、待泮的详细解释
待泮的解释
亦作“ 待伴 ”。谓冰雪未融化。 唐 韦应物 《酬韩质舟行阻冻》诗:“寒苦弥时节,待泮岂所能。” 宋 蔡絛 《西清诗话·王君玉诗》:“ 君玉 尝曰:‘诗家不妨间用俗语,尤见工夫。雪未消者,俗谓之待伴。如云:待伴不禁鸳瓦冷,羞明常怯玉钩寒。待伴、羞明皆俗语。’”
词语分解
- 待的解释 待 à 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待 ā 停留,逗留,迟延:你
- 泮的解释 泮 à 散,解:冰泮。泮涣(融解,分散)。 〔泮池〕古代学宫前的水池。 〔泮宫〕古代的学校。 〔泮汗〕水广大的样子。 姓。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待泮”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与自然现象及人的行为相关,主要包含以下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等待冰融化
- “泮” (pàn) 的本义是冰融化、溶解。《说文解字》释“泮”为“分也”,段玉裁注:“冰释则涣然流散,故曰分。” 因此,“待泮”直译为“等待冰融化”或“等待解冻”。这描绘了一种在寒冬或初春时节,人们或事物等待气温回升、冰雪消融的自然状态。
-
典故出处与诗意运用
- 该词最著名的出处是《诗经·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这里的“迨冰未泮”意为“趁着冰还未融化(的时候)”。汉代郑玄笺注:“归妻,使之来归于己,谓请期也。冰未散,正月中以前也,二月可以昏矣。” 意指古代男子应赶在冰融化之前(即正月内)完成迎娶的礼仪程序,二月才是正式婚配的时节。
- 在这句诗中,“泮”指冰融化,“未泮”即冰未化,“待泮”的意境与此紧密相关,蕴含着一种在特定时节(冰将化未化之际)的等待或期盼。
-
比喻义:等待时机、困境解除或事物转变
- 由“等待冰融化”这一具体意象引申开来,“待泮”常被赋予比喻意义:
- 等待时机成熟: 如同等待寒冬过去、暖春到来,冰自然消融一样,比喻耐心等待有利条件出现或事情出现转机。
- 等待困境解除: 将困境、僵局或阻碍比喻为“冰”,而“待泮”则表达了期待这些不利因素消散、局面好转的愿望。
- 等待事物转变: 可以指等待某种状态(如冷漠、隔阂)像冰一样融化,恢复温暖或通畅。
-
文化背景与象征
- 在古代农耕社会,冰雪消融标志着严冬结束、万物复苏的春季来临,是开始新一年耕作的重要时令节点。“待泮”不仅是对自然节律变化的观察,也蕴含着古人对生命循环、希望与新生的朴素认知。在文学作品中,它常被用来渲染一种静候变化、充满期待的氛围。
-
现代使用
- “待泮”在现代汉语中属于较为书面化、甚至略显古雅的词汇,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它主要出现在文学创作、诗词赏析或对古典文献的解读中,用以表达一种含蓄的等待状态或营造特定的古典意境。其核心意义仍围绕“等待消融/化解”展开。
总结来说,“待泮”一词的核心意思是“等待冰融化”,源自《诗经》,既描绘了具体的自然现象,也常被用来比喻等待时机成熟、困境解除或事物发生转变,承载着古人对时节更替和境遇变化的观察与感悟。
引用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 主编)对“泮”字的释义及“待泮”相关用法。
-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原文及郑玄笺注(见《毛诗正义》)。
网络扩展解释
“待泮”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1.基本词义
- 本义:指冰雪尚未融化,常写作“待伴”。其中“泮”意为融解(如《礼记》中“风冰解而冻释,草木区萌”的“泮”即表消融)。
- 引申用法:可形容寒冷时节或事物处于未解冻的状态,多见于古诗文。
2.文学引用
- 唐代韦应物《酬韩质舟行阻冻》中曾用“待泮岂所能”描述严寒中冰雪难融的困境。
- 宋代蔡絛《西清诗话》提到,“待伴”是当时俗语,指未消融的雪,诗人王君玉曾将其融入诗句,如“待伴不禁鸳瓦冷”。
3.字形与读音
- 拼音:dài pàn(“泮”读作pàn,与“畔”同音)。
- 注音:ㄉㄞˋ ㄆㄢˋ。
4.现代使用
-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日常使用较少,多出现在文学赏析或古籍研究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韦应物诗集》或宋代诗话类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息香报呈备边璧返唱率大丑丹崖登龙抵午逗头法兰西人風囊隔顿哥萨克人旱船画翚话心灰濛濛回挠将军府近是旧套计文积贮口吻老相好良弓瞭哨李东阳涖职搂算迷烦民狱挠情腻秽平忽颇棱铅砌轻拂拂青史留芳穷短邛巨颡子眼三角髻搔痒上尊史话市酒石妖摔跤子庶国熟食檀的曭朗陶阴天呀梯陟铜头销魂夺魄狭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