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集辑录。《新唐书·儒学传下·啖助》:“ 质 与其子 异 裒録 助 所为《春秋集註总例》,请 匡 损益。” 刘毓崧 《杜观察<古谣谚>序》:“顾前人裒録謡谚者,如 郭氏 茂倩 之《古乐府解题》, 左氏 克明 之《古乐府》……则有謡无谚。”
“裒録”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póu lù,其核心含义为收集辑录,主要用于描述对文献、资料等的系统整理和汇编。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裒”意为聚集、收集,“録”同“录”,指记录、抄写。合起来指将分散的内容汇集并整理成册。
延伸用法
该词在古代多用于学术领域,指对前人著作或散佚文献的整理,强调系统性而非简单摘抄。例如辑录经典注解、汇编民间谣谚等。
如需进一步考证,建议查阅《新唐书》《古谣谚》等原文或专业辞书。
《裒録》是一个汉字词汇,意思是收集、汇编、整理和编纂数据、文献或其他信息。这个词常常用来指归纳整理重要的文献或史料。
《裒録》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裒”和“録”。其中,“裒”的部首是“衣”,总共有9画;“録”的部首是“金”,总共有16画。
《裒録》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原意是积累、收集重要的信息。后来,这个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整理古籍、史料等领域。
《裒録》的繁体字为「裱錄」。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和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以《裒録》来说,古代的写法可能更加简化或变形,但整体意义与现代相同。
1. 他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裒録》,整理出了一份详尽的史料。
2. 这本《裒録》汇集了大量关于古代艺术的资料,对于研究该领域非常有价值。
- 裒集:指收集和汇总各种信息、资料。
- 裲篋:指用来装书籍或文献的箱子或袋子。
- 整理:指整齐、有条理地安排和分类事物。
- 编纂:指编辑和编写书籍、文献、资料等。
- 散乱:指没有秩序、混乱的状态。
- 随意:指没有规划、计划或顺序的方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