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育植物秧苗的小块土地。分露天苗床和室内苗床。露天苗床于播种后稍加肥料,任其自然长育。这种方法,多用于春、夏、秋三季。室内苗床则分温床和冷床两种。用人工方法加温,促使秧苗较快生长的叫温床;只利用玻璃窗等设备来吸收太阳热能以保温的叫冷床。这两种室内育苗方法,多用于冬季及早春。待秧苗长成后始移植于大田。
“苗牀”是汉语词汇,指培育植物幼苗的专用场所或结构,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牀”的字义及实际应用解释如下:
字义解析
“牀”是“床”的异体字,本义为供人坐卧的家具,但引申可指“底部”或“基础结构”。因此,“苗牀”即“苗床”,字面意为“幼苗生长的基底”,指专门用于播种、培育幼苗的土壤区域或容器。
实际用途
相关词汇扩展
“牀”的“底部”含义还衍生出其他词汇,如“河牀”(河流底部)、“牙牀”(牙龈)等,均强调基础或承载功能。
总结来看,“苗牀”是农业术语,核心功能是为幼苗提供生长基底,其名称源于“牀”字“承载物底部”的引申义。
《苗牀》是一个中文词汇,由两个部分组成:苗和牀。
苗的部首是艹,它的笔画数为9。牀的部首是牛,它的笔画数为7。
苗牀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前汉书》中,用来形容一种用于祭祀的特殊床榻。在古代的祭祀仪式中,苗牀被用作供奉神灵祖先的床榻。
在繁体字中,苗牀的写法分别为苗牀。
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古时候苗牀的写法为苗爿。其中,苗的写法为“艹尔几” ,牀的写法为“牛木”。
1. 他躺在苗牀上,专心致志地进行祭祀仪式。
2. 在古代,苗牀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物品。
苗花、牀席、苗木、床笛。
苗床、祭榻、供榻。
平床、普通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