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久被冷落不吹奏的竽。 宋 苏轼 《将往终南和子由见寄》诗:“我今废学如寒竽,久不吹之涩欲无。”
“寒竽”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hán yú,由“寒”和“竽”两字组成,具体含义如下:
字面解释
整体词义
“寒竽”指长期被冷落、未吹奏的竽,比喻因久不使用而荒废的事物。例如宋代苏轼《将往终南和子由见寄》诗云:“我今废学如寒竽,久不吹之涩欲无”(),以“寒竽”自嘲学问荒疏的状态。
引申与用法
该词多用于文学创作,含贬义或自谦色彩,形容技艺、才能等因长期荒废而生疏。如现代可类比为“生锈的琴弦”“蒙尘的画笔”,均强调闲置导致的衰退。
参考资料:词义综合自汉典()、查字典()、苏轼诗句()等。
寒竽是指中国古代传统乐器竽的一种,也是乐器名字的引申义。在古代,竽是一种用于祭祀、宴会等场合演奏的乐器,被视为尊贵和高雅的象征。因此,寒竽一词也用来形容高尚、纯洁、清雅的人或事物。
寒竽的拆分部首为⺌(左右结构),其拼音为"[yu2]",总计包含15个笔画。
寒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礼记·乐记》中,其中记录了古代乐器的名称和用途。后来,寒竽这个词被引申为形容高贵、高尚的人或事物。
繁体字寒竽为寒竽,其中的竽字有竹字旁,表示与演奏乐器相联系。
在古代,寒竽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竽字在古代常用的写法为"竽"(竹文字旁,玉字旁在上),寒字在古代常用的写法为"寒"(宀字旁,冫字旁在下)。
1. 他的音乐才华真是寒竽之音,令人陶醉。
2. 这幅画展现了寒竽般的高雅氛围,使人仿佛置身古代宫廷。
冰寒、山寒、寒风、寒气、寒夜、寒香、寒意、寒酸、寒冷、寒食等。
高尚、纯洁、清高、雅致、典雅、高雅、庄重、文雅等。
庸俗、低级、粗俗、平庸、俗气、庸人、琐碎、庸雅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