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借贷;借债。 唐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谓言安堵后,贷借更何患。不知孤遗多,举族仰薄宦。” 郭沫若 《行路难》下篇二:“贷借生活在后面压迫着的威力,想到山里来做些文章。”
(2).宽恕。《南史·王藻传》:“又窃闻诸主聚集,唯论夫族,缓不足为急者法,急则可为缓者师。更相扇诱,本其恒意,不可贷借,固实常辞。”
动词(现代常用义)
动词(古义)
在财务领域,“贷借”特指复式记账规则:
公式表示:
$$
text{资产} + text{费用} = text{负债} + text{所有者权益} + text{收入}
$$
借贷平衡需满足:所有借方总额 = 所有贷方总额。
来源:《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2014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官网 iasplus.com。
二者合成“贷借”后,强调双向财务关系。
来源:《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汉字源流精解》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来源:《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权威参考:
“贷借”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需结合具体领域进行解释:
基本解释
指“借贷”或“借债”,即资金或物品的借用行为。例如唐代韩愈诗句中提到的“贷借”即为此意。
延伸含义
在古汉语中也可表示“宽恕”,但此用法较为少见。
在会计领域,“借”和“贷”是复式记账法的核心符号,需结合账户性质理解:
记账方向
记账规则
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原则,每笔交易需在两个及以上账户中双向记录。
示例:企业购买设备(资产增加记“借”),同时支付现金(资产减少记“贷”)。
符号本质
仅为记账方向标识,无实际语义,需通过账户类型判断增减。
借贷记账法通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确保账务平衡,是国际通用的科学方法。其优势在于能全面反映资金流动,并通过试算平衡验证准确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可参考权威会计网站(如、3、5、8)。
鹌子羹百足之虫﹐至断不蹶便门桥丙部冰楞敝弃逋余饬纪丑恶触抹断响恩人房帷供亿絓数骨都都海西家传焦圈儿洁蠲憬俗矜侉集说眷眄絶交书开广开会看门狗科令累块积苏寥邃灵材柳绒柳宿龙盏録籍眊昏门外楼头明昭昏蒙木治奶茶泥灰片刻剽猾覃精杞天忧曲知三脚两步试心随世沉浮堂皇富丽帑舍唐尧通陌僮牧投斋椀花五河无坚不陷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