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律的意思、十二月律的详细解释
十二月律的解释
即十二律。《吕氏春秋》始以律与历附会,以十二律应十二月,故称。《初学记》卷十五引《乐纬》曰:“六律:黄鐘(十一月)、大簇(正月)、姑洗(三月)、蕤宾(五月)、夷则(七月)、无射(九月)。六吕:大吕(十二月)、夹鐘(二月)、仲吕(四月)、林鐘(六月)、南吕(八月)、应鐘(十月)。阳为律,阴为吕。总谓之十二月律。”参阅 清 崔述 《补上古考信录》卷上。
词语分解
- 十二的解释 .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
- 月律的解释 古乐分十二调,为六阳律,六阴律。《吕氏春秋》始以律与历相附会,以十二律应十二月,故称。《后汉书·顺帝纪》:“﹝ 阳嘉 二年﹞冬十月庚午,行礼辟雍,奏应钟,始復黄钟,作乐器,随月律。” 李贤 注:“随月
网络扩展解释
十二月律是中国古代音乐与历法结合的独特概念,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构成
十二月律即十二律,是古代通过三分损益法划分的十二个音高标准。其中阳律(六律)包括: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吕(六吕)包括: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
二、与月份的对应关系
《吕氏春秋》首次将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附会,形成以下对应:
- 黄钟(十一月)丨大吕(十二月)
- 太簇(正月)丨夹钟(二月)
- 姑洗(三月)丨仲吕(四月)
- 蕤宾(五月)丨林钟(六月)
- 夷则(七月)丨南吕(八月)
- 无射(九月)丨应钟(十月)
(注:单数月份对应阳律,双数月份对应阴吕)
三、历史渊源
- 起源:最早见于《周礼》,后由《国语》《后汉书》等文献完善音律体系。
- 应用:既用于乐器铸造(如《周礼》载“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也用于历法推算。
四、文化意义
这种音律与时间的结合,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十二律中的黄钟律作为基准音,还被用作度量衡标准。
需要查看完整对应表或三分损益法计算细节,可参考搜狗百科与汉典的原始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十二月律》这个词的意思
《十二月律》是一个词汇,指的是一种关于十二月份的规定或惯例。它可以描述一年中的十二月,也可以指十二月份的某种特定规律、节日或习俗。
拆分部首和笔画
《十二月律》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
- 十 - 部首:十
- 二月律 - 部首:二
笔画:十(2画) + 二(2画)+ 月(4画) + 律(9画)
来源和繁体
《十二月律》一词源自中国汉字,它是一个现代汉语词汇。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十二月律」。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形状有所不同。根据研究,古时候的「十二月律」在小篆字体中的写法为「式一⻔舛」,而在隶书字体中的写法为「式一卜舛」。
《十二月律》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关于《十二月律》的例句:
- 根据《十二月律》的规定,这个节日应该在每年的12月25日庆祝。
- 这个村庄有着独特的《十二月律》,每年的冬至都会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
- 我国传统农民日历中,每年的十二月都有一些特殊的《十二月律》和农事活动。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以下是与《十二月律》相关的一些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 组词:一月律、三月律、十一月律
- 近义词:十二月规定、十二月习俗、十二月节日
- 反义词:其他月份的规定、其他月份的习俗、其他月份的节日
这样一来,你可以对《十二月律》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