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裹足的意思、裹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裹足的解释

[foot-binding] 裹脚。喻指停足不前

裹足不入秦。—— 李斯《谏逐客令》

详细解释

(1).包裹其足。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酒酣, 公子光 佯为足疾,入窋室裹足。”

(2).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战国策·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蹷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乡 秦 耳!”《史记·李斯列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 秦 ,此所谓‘藉寇兵而齎盗粮’者也。”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豪杰之士,安得不短气;有志之徒,安得不裹足。”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孤本为世所重,新翻印为人所轻,定价太贵,深恐购者裹足不至。”

(3).相传 公输班 为 楚 设置云梯,欲攻 宋 , 墨翟 闻之,“自 鲁 趍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赴 郢 说 楚王 。事见《战国策·宋卫策》《淮南子·修务训》。后遂用作典故,形容行路的急切与艰苦。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是以耿介之士,疾其若斯,裂裳裹足,弃之长騖。”《明史·贾三近传》:“是以为举人者,非华颠豁齿不就选;人或裹足毁裳,息心仕进。”

(4).指行李盘缠。 宋 洪迈 《夷坚甲志·佛还钗》:“恐汝无裹足,赠汝金釵。”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些少裹足,路途里欲得支费,望周全不须劫去。” 钱南扬 校注:“裹足,即下文的查果金珠。查果,即行李……字应作‘遮裹’,谓遮裹身体的衣被。金珠能满足沿路的开支,而不致欠缺,故云‘足’。”《宣和遗事》前集:“那 杨志 为等 孙立 不来,又值雪天,旅途贫困,缺少裹足,未免将一口宝刀出市货卖。”一本作“ 果足 ”。

(5).指旧时女子缠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杭州 赵钧臺 买妾 苏州 ,有 李 姓女,貌佳而足欠裹…… 赵 欲戏之,即以《弓鞋》为题。女即书云:‘三寸弓鞋自古无, 观音大士 亦双趺。不知裹足从何起,起自人间贱丈夫。’” 清 王逋 《蚓庵琐语》:“﹝ 康熙 ﹞元年以来,所生之女,禁止裹足。”参见“ 缠足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裹足”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字面含义:包裹脚部
    指用布等材料缠住脚部,常见于古代行为描述。例如《吴越春秋》记载公子光佯装脚疾时“入窋室裹足”。

  2. 比喻义:因顾虑而止步不前
    形容因恐惧或担忧而停滞,多用于政治或战略场景。如《战国策》提到“杜口裹足,莫肯乡秦”,《史记·李斯列传》也以“裹足不入秦”表达人才因政策排斥不敢投奔秦国。

  3. 历史文化:女子缠足
    特指中国古代女性缠小脚的陋习。清代袁枚《随园诗话》曾批判此习俗,称其“起自人间贱丈夫”。这一用法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现已废止。

  4. 罕见用法:指代旅费或行李
    在部分古代戏曲文献(如《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裹足”可表示旅途所需的盘缠,例如“些少裹足,路途里欲得支费”。但此释义使用频率较低,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补充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二

《裹足》的意思

《裹足》是指旧时中国女性把脚裹起来,以追求小巧、纤细而美丽的外观的一种传统习俗。裹足的过程是把女性的脚紧紧地裹起来,使其不能正常发育。

《裹足》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裹足》的拆分部首是「衣」,笔画总数为14画。

《裹足》的来源

裹足最早起源于中国北方的晚明时期,最盛行于清代,一直延续到20世纪。传统上,裹足被认为是对女性的一种审美约束和权力象征。

《裹足》的繁体

《裹足》的繁体为「裹足」。

《裹足》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裹足的汉字写法可能因地域和时代而有所不同,不过一般使用的写法为「踽踽」。

《裹足》的例句

1. 她的祖母一直裹足,所以她也开始裹足了。

2. 这个传统的裹足习俗已经渐渐地消失了。

《裹足》的组词

裹足没有明确的组词,因为它本身已经指代了一种特定的文化习俗。

《裹足》的近义词

裹足的近义词包括:纏足、纏脚。

《裹足》的反义词

裹足的反义词为:不裹足、自由足。

别人正在浏览...

暗秽奥林匹克勋章彩局禅理产育迟疑顾望齿胄大醇蝶梦鼎真妒意恩鱼二之日封闭疗法附署改玉攻抄古赋故剑情深姑奶奶寒气刺骨韩徐画土分疆奬就浇客蛟龙擘水教义疾恶如风寄赃考送枯禅蓝尾酒劳勤料得栗色鸾鹄迷稀孽债蒲式耳谦洽陗束青檮钦若齐齐榷赋覰付仁皇伞兵骚掠升望双边贸易水鸦儿説则鹔鹴裘痛打同条共贯剜肉补疮下程鸂鶒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