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骨仙风的意思、道骨仙风的详细解释
道骨仙风的解释
谓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 宋 程珌 《喜迁莺·寿薛枢密》词:“道骨仙风,安排顿著,须是人间紫府。”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四折:“贫道再降临凡世,度你个掌刑名主文司吏,因为有道骨仙风,误堕入酒色财气。” 明 冯梦龙 《双雄记·龙神遣救》:“神功大力,有时济困扶危,道骨仙风,儘可度人出世。”
词语分解
- 道骨的解释 修道者的气质。 唐 王昌龄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诗:“嗟余无道骨,发我入 太行 。” 宋 孔平仲 《送谢仲规致仕》诗:“观公眉宇秀,凛凛有道骨。” 明 冯梦龙 《女丈夫·洪客祈雨》:“道骨
- 仙风的解释 神仙的风致。形容人的潇洒。 明 伍馀福 《苹野纂闻·尹髼头》:“见者以其童颜鹤髮,有仙风,争延致之。”参见“ 仙风道骨 ”。
专业解析
道骨仙风是汉语中用于形容人物超凡气质的四字成语,其核心语义包含两个层面:
一、词义解析
"道骨"指修道者特有的清奇骨骼形态,源自道教内丹学说中"脱胎换骨"的修行境界;"仙风"则特指仙人飘逸洒脱的风姿气度,典出《庄子·逍遥游》对神人"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经典描述。二者组合构成对得道者形神特征的完整概括。
二、文化渊源
该成语定型于元代杂剧创作高峰期,首见于马致远《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杂剧本,原文"且看他道骨仙风今在否"生动塑造了道教神仙吕洞宾的艺术形象。明清时期逐渐演变为对隐逸高士的固定审美表达,如《警世通言》描写陈抟老祖"生得道骨仙风,飘然有出世之表"。
三、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作褒义修辞:
- 医学语境特指长寿老人的健康体态,常见于中医养生文献对人体"先天元气"的论述
- 文艺批评领域形容艺术家脱俗气质,如京剧大师梅兰芳晚年形象常获此誉
- 日常交际中作为对长者精神矍铄的赞美用语,符合中华文化尊老传统
注:文献依据《道教文化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元曲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等权威辞书释义系统梳理。
网络扩展解释
“道骨仙风”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dào gǔ xiān fēng,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气质超凡脱俗,具有得道者或仙人的神采风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 核心意义:指人的品行高尚、举止端庄,带有不食人间烟火的脱俗气质,仿佛具备修道者或仙人的风骨与神韵。
- 逐字解析:
- 道:指道德规范或修道境界;
- 骨:象征人的本质与气节;
- 仙:比喻超然世外的境界;
- 风:指外在的风度与气质。
出处与典故
- 最早文献:出自宋代程珌《喜迁莺·寿薛枢密》:“道骨仙风,安排顿著,须是人间紫府。”。
- 其他引用:元代岳伯川《铁拐李》和明代冯梦龙《双雄记》中均有使用,进一步强化其形容超凡气质的内涵。
使用场景
- 适用对象:多用于赞美品德高尚、举止优雅的人物,如隐士、高僧、文人雅士等。
- 例句参考:
- “只见从观里走来一位道人,果然是道骨仙风,与凡俗不同。”
- “他虽年过七旬,却字字道骨仙风,颇有古朴之风。”
近义词与关联表达
- 近义词:仙风道骨(两者含义相近,但“仙风道骨”更侧重外在风度,出自李白《大鹏赋序》)。
- 反义词:俗不可耐、凡夫俗子。
补充说明
- 该成语为褒义词,常见于文学作品中,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气质的统一。
- 需注意与“仙风道骨”的细微区别:前者更突出“道”的修为,后者更强调“仙”的飘逸。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按定不要脸草篆惝惘澄洗德风定形斗买堆鸦方行佛生日福惠罘罝富商拂悟根方差跟屁精过细孤豚腐鼠海沸江翻寒露黑龊龊后档火捺江雪寂历浸假眷口浚流居职开嗣伉礼可兀的空转溃腐离岛镂尘马背船脣羃羃冥虚拿讹男女老少攀橑蓬门请实驱絷扫穴圣人之徒沈纶诗板市吏诗屋睡车孰谏橚矗天吴条款跳浪无任之禄五色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