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蒲席与竹席。《诗·小雅·斯干》:“下莞上簟,乃安斯寝。” 郑玄 笺:“莞,小蒲之席也。竹苇曰簟。”《礼记·礼器》:“莞簟之安,而稾鞂之设。” 唐 王维 《苦热》诗:“莞簟不可近,絺綌再三濯。”古时以蒲席铺垫于竹席下,较安适,因以“莞簟”为安乐之意。 清 龚自珍 《壬癸之际胎观第四》:“大兵大札,起於肉食;大亡大哀,起於莞簟。”
(2).《诗·小雅·斯干》有“下莞上簟,乃安斯寝”、“乃生男子……载弄之璋”及“乃生女子……载弄之瓦”诸语,后因以“莞簟”为生儿育女之吉兆。 明 朱鼎 《玉镜台记·成婚》:“载弄之璋,载弄之瓦,早膺莞簟之祥。” 清 周亮工 《盛此公传》:“莞簟未吉,嗣续中絶。”
“莞簟”是一个源自《诗经·小雅·斯干》的古代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莞”指蒲草编织的席子,“簟”指竹苇编织的席子。古人常将蒲席(莞)铺在竹席(簟)下,以增加舒适度,如《诗经》所载:“下莞上簟,乃安斯寝”(下层蒲席、上层竹席,方能安稳入睡)。这种组合被视为安乐的象征。
《诗经》后续提到“乃生男子……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弄之瓦”,描述了生育男女的习俗。因此“莞簟”被引申为家族繁衍、生育吉祥的预兆。例如明代朱鼎《玉镜台记》中“早膺莞簟之祥”,即用此意。
“莞簟”既有具象的寝具含义,也有象征生育吉兆的抽象意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莞簟(guǎn diàn)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蒲席和竹席。莞指蒲草,簟指席子,合起来就是用蒲草或竹子编织的席子。
莞簟由"艹"(草字头部首)和"籴"(竹字底部首)两个部首组成。笔画数为17划。
莞簟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召南·采葛》中,描述了在秋天采摘葛藤用来编织蒲席的情景。
莞簟的繁体字为「莞簟」。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莞簟的字形可能会有所不同,常常出现变体,但基本结构保持一致。
他铺了一张莞簟在床上,享受着自然材质带来的凉爽和舒适。
莞草、蒲席、竹席、莞麻
竹席、草席、席子
床、地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