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服的意思、除服的详细解释
除服的解释
(1).谓祥祭之服。古代丧祭,父母死后周年的祭礼,称小祥;两周年后的祭礼,称大祥。《礼记·杂记下》:“有父之丧,如未没丧而母死,其除父之丧也,服其除服,卒事,反丧服。” 郑玄 注:“除服,谓祥祭之服也。” 孔颖达 疏:“服其除服者,谓母死既葬,后值父应大祥,除服以应祥事,故云服其除服也。”
(2).脱去丧服。谓不再守孝。《史记·刺客列传》:“久之, 聂政 母死,既已葬,除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葬毕,皆除服。”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三:“经王大臣等屡疏,乞既葬除服。”
词语分解
- 除的解释 除 ú 去掉:除害。除名。除根。铲除。废除。排除。除暴安良。 改变,变换:岁除(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 不计算在内:除非。除外。 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是“乘”的反运算:除法。 台阶:阶除
- 服的解释 服 ú 衣裳:服装。制服。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顺从: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网络扩展解释
“除服”是中国古代丧礼中的重要仪式,指守孝期满后脱去丧服的行为,具体含义及文化背景如下:
1.基本定义
- 除服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其核心是结束守丧期,恢复日常生活。例如《三国演义》中提及“设祭除服,然后成亲”,即守孝结束后方可婚嫁。
2.时间节点
- 古代丧礼分两阶段:
- 小祥:父母去世一周年后的祭礼;
- 大祥:两周年后的祭礼。
- 最严格的“斩衰”服(如孝子、承重孙所穿)需守满27个月,在“禫祭”(第27个月)后正式除服。
3.五服制度的差异
- 根据亲属关系亲疏,丧服分为五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除服时间不同。例如:
4.后续礼仪
- 除服后需“素服终月”(穿素色衣物一个月),之后才可恢复常服。这一过程体现了从哀悼到日常的过渡。
5.与“成服”的对比
- 成服:丧礼初期亲属按礼制穿上对应丧服;
- 除服:丧期结束后脱去丧服,两者是丧礼中首尾对应的仪式。
“除服”是古代丧礼中标志守丧结束的仪式,体现了儒家“慎终追远”的伦理观念。其具体实施与五服制度、时间节点紧密相关,需结合历史文献(如《礼记》《三国志》)进一步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除服》这个词的意思是指脱下(衣物、饰品等),解去(封印、束缚等)。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第一个部首是“巾”,表示巾帼、布料等相关的意思;第二个部首是“衣”,表示衣物。根据笔画来拆分,《除服》一词共有12个笔画。
这个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服饰文化,当时的人们有时需要脱下衣物或饰品来进行某种仪式或仪式的结束。因此,《除服》一词就慢慢地形成并且被广泛使用。
在繁体字中,《除服》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也是类似的,没有太大的区别。
以下是一些关于《除服》的例句:
1. 他在家中除去了外套,准备休息一会儿。
2. 葬礼结束后,亲属们需要除掉丧服,向亡者告别。
3. 他在仪式上解开了束缚,象征着自由与解放。
一些与《除服》相关的组词包括脱发、脱离、脱水等。在意义上与《除服》相近的词有取下、解下等。相反意义的词是穿上、戴上等。
希望这些回答能满足你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白骥弊屦炳焕层岩蟾壶呈案乘方赤芍出放从兵撺红待决放眼世界番氓風通道會粉皮腹悲改柯易节谷口真绲同固执己见吼天氏黄皮刮瘦幻灭鹄鼎锪孔箭干湔拭搅撩锦鸡矜劳进哨谨献金奏救过补阙讵得困伤谅节柳编理咏龙蛇名件平原易野请谒祁山认脚柔能制刚入微傻眼蛇回兽怕受室桃花流陶暑踢斛淋尖头正抟精物情箱子县内闲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