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献的意思、谨献的详细解释
谨献的解释
敬献。 唐 道宣 《续高僧传·明律下·玄琬》:“谨献祕要之经,请详金口之教。”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谨献杂文时务策两编,其传缮不谨,其简秩大小不均齐, 巩 贫故也。” 明 鹿善继 《柬魏廓园书》:“即无奇味供养,而泉洌酒香,脱粟可饱,仁兄岂厌之耶?区区数种谨献,非报也,永以为好也。”
词语分解
- 谨的解释 谨 (謹) ǐ 慎重,小心:谨慎。谨严。谨防。勤谨。谨小慎微。 郑重,恭敬:谨启。谨祝。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献的解释 献 (獻) à 恭敬庄严地送给:奉献。贡献。捐献。献身。献礼。借花献佛。 表现出来:献技。献艺。献媚。献丑。 古代指贤者,特指熟悉掌故的人:文献。 笔画数:; 部首:犬;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谨献”是一个汉语书面用语,由“谨”和“献”两个字组合而成,表达一种恭敬、庄重地呈献或奉上的意思。其详细解释如下:
-
“谨”的含义:
- 本义指慎重、小心,引申为恭敬、庄重、严肃的态度。在礼仪用语中,“谨”常用来表示说话人或行为人对对方(通常是尊长、上级或重要场合)的尊敬和谦卑。它强调行为的郑重性和内心的诚意。
- 来源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 “谨”字条释义为“慎重;小心;恭敬”。
-
“献”的含义:
- 本义指祭祀时奉上祭品,引申为恭敬地送上、呈献。对象可以是具体的物品(如礼物、贡品、作品),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敬意、祝福、意见)。
- 来源参考:《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 - “献”字条释义包含“奉献;进献;把东西恭敬地送给尊长者或敬重的人”。
-
“谨献”的合成含义:
- 将“谨”的恭敬、郑重之意与“献”的呈送、奉上之意结合起来,“谨献”就表示怀着恭敬、庄重、诚挚的心情,将某物或某种心意呈献给对方。它带有强烈的礼仪色彩和谦敬意味。
- 常用于以下场景:
- 敬献礼物: 在正式场合或对尊贵的人赠送礼物时使用,如“谨献薄礼一份,聊表心意”。
- 呈献作品: 作者在作品(如书籍、画作、研究成果)的开头或结尾,向特定对象(如导师、父母、支持者)表达敬意和感谢时使用,如“谨以此书献给我的恩师”。
- 表达敬意/祝福: 在庄重的致辞、信函或文书中,表达对对方的敬意、祝贺或哀悼等情感,如“谨献上最诚挚的祝福”、“谨献花圈,以表哀思”。
- 来源参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虽未单独收录“谨献”词条,但“谨”和“献”的释义及常见组合用法支持上述解释。
“谨献”是一个表达高度恭敬和郑重态度的书面用语,意为恭敬地、郑重地呈献或奉上。它强调行为背后的谦卑、诚意和对受献者的尊重,主要用于正式、庄重的场合或面向尊长、重要对象的书面表达中。
网络扩展解释
“谨献”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jǐn xiàn,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如下:
1.基本含义
“谨献”指以非常谦虚的态度献上自己的物品或表达敬意,强调行为中蕴含的谦逊与诚意。例如:
臣等万幸,所逢盛世……谨献颂以闻。(《续高僧传》用例)
2.使用场景
- 正式场合:多用于书面或庄重的语境,如文献、书信、颂词等,表达对尊长、父母或重要人物的敬意。
- 情感表达:常见于对长辈的祝福,如“谨献给辛勤育我之父母,恭祝安康”。
3.出处与例句
- 唐代道宣《续高僧传》:“谨献祕要之经,请详金口之教。”
- 宋代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谨献杂文时务策两编。”
4.与“敬献”的区别
两者均表示恭敬地献上,但“谨献”更侧重谦逊的态度,而“敬献”更强调礼节上的尊重。例如:
英国首相向纪念碑敬献花圈。(“敬献”用例)
“谨献”是一种兼具谦逊与敬意的表达方式,常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续高僧传》《上欧阳学士第一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石烂变例变巧变通吹鼓手催索带鐍躭爱亶聪淡蛾丹枝嘀嘀咕咕跕蹀东张西望短道儿耳闭凤冕丰赢附扁和缓纲柄感慨万千攻驹功率哈密瓜汉案户黑犀横逸红翠互辞狐潜鼠伏皎阳似火嫁衣荆阮鲸音金吾鸟决科机要局高天蹐厚地肯构枯槎弄错女事襻膊破狱千丁情同骨肉骑牛觅牛穷栖齐头数任教生狞时患手工艺说文解字随俗沉浮俗声跳大神投状先小人后君子息交绝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