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出掠夺。《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得杂畜千餘头以赠 卓 ” 裴松之 注引《吴书》:“郡召 卓 为吏,使监领盗贼。 胡 尝出钞,多虏民人, 凉州 刺史 成就 辟 卓 为从事,使领兵骑讨捕,大破之。”
“出钞”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需结合来源和用法区分:
含义:指外出掠夺或劫掠。
出处: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记载:“胡尝出钞,多虏民人。”此处“出钞”描述边疆民族外出掠夺的行为。
用法:多用于古代军事或社会动荡背景,如“胡人出钞”即外族劫掠。
含义:指金融设备(如ATM机)中钞票的吐出动作。
例句:
需结合语境判断词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可参考《三国志》相关注释。
《出钞》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向公众发行纸币的行为。在现代社会中,出钞是货币流通的重要环节,通过出钞可以满足市民的日常交易需求。
段落二:拆分部首和笔画《出钞》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出(chū)和钞(chāo)。
出部的笔画数为: 5
钞部的笔画数为: 11
段落三:来源和繁体《出钞》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汉字的发展。繁体字中,出字为「齣」,钞字为「鈔」。
段落四: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中,出字的写法较为复杂,有多种变体,例如「齣」和「祈」。而钞字的写法也有不同的变体,包括「鈔」和「鄛」。
段落五:例句1. 银行每天都要出钞,以供市民使用。
2. 需要付款时,请到柜台出钞。
段落六: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组词:出钞机、出钞口、出钞员。
近义词:发钞、发币、印钞。
反义词:收钞、存钞、回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