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蜡宾的意思、蜡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蜡宾的解释

年终祭祀的助祭人。《礼记·礼运》:“昔者 仲尼 与於蜡宾。” 郑玄 注:“时 孔子 仕 鲁 ,在助祭之中。” 南朝 齐 谢朓 《齐雩祭乐歌·歌黑帝》:“合国吹,饗蜡宾。” 明 唐顺之 《月楼唐翁行状》:“后三十餘年, 嘉靖 某甲子,翁年七十餘,郡太守请与蜡宾。” 清 龙启瑞 《大冈埠团练公局记》:“书之以復於先生,其亦不能无蜡宾之感也。”参见“ 蜡祭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蜡宾”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与祭祀活动相关,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蜡宾(拼音:là bīn)指古代年终举行蜡祭时的助祭人。蜡祭是古代重要的祭祀仪式,用于祈求丰收、感恩神灵,助祭人通常由官员或德高望重者担任。


词源与文献依据

  1. 核心来源
    该词最早见于《礼记·礼运》,原文记载:“昔者仲尼与于蜡宾”,指孔子曾参与蜡祭并担任助祭人角色。

  2. 历史用例

    • 南朝谢朓《齐雩祭乐歌》中有“合国吹,饗蜡宾”之句,描述祭祀场景。
    • 明代唐顺之的《月楼唐翁行状》记载郡太守邀请贤者参与蜡宾的记载。

其他可能的含义(需谨慎参考)

部分现代词典提到“蜡宾”可引申为“人际关系紧密”(如蜡烛相连),但此说法缺乏直接文献佐证,可能为后人衍生的比喻义。


字义拆解


“蜡宾”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祭祀文化中的助祭人身份,具有明确的历史背景和文献依据。其他引申义需结合上下文谨慎判断。

网络扩展解释二

《蜡宾》的意思

《蜡宾》(là bīn)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人或团体在一段时间内居住在某个地方,受到当地居民热情款待和照顾的情景。它常常用于形容旅行中受到热情接待的经历,也可以用来形容身处异地时感受到的亲切和友善。

拆分部首和笔画

《蜡宾》这个词是由“虍”和“亻”两个部首组成。虍部表示猛虎,亻部表示人。笔画数为19画。

来源和繁体

《蜡宾》一词源于古代汉语词汇。在古汉字中,蜡音为“朗 庚”,它指的是古人在冬天就着蜡烛的光照明,人们也会为了使蜡烛点燃得更久而把烛芯放到天然的兽脂油里。因此,这一词汇在古代是用来形容在冬季很晚才熄灭蜡烛,宾主相对而坐品茶吟诗作画的情景。

在繁体字中,蜡宾用繁体“蜡賓”来表示。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蜡宾由两个字组成。蜡字由虍部表示,并加上从左到右的一横、一竖、一横的构造。宾字由亻部表示,并在上方加上心字旁。

例句

1. 我在旅行中遇到了热情好客的居民,真是度过了一个愉快的蜡宾之旅。

2. 在异国他乡,我如同蜡宾一样受到了朋友般的关怀。

组词

蜡宾先生、蜡宾小区、蜡宾的经历、蜡宾的待遇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款待、招待

反义词:冷落、疏远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