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st one’s prime;late in one's life] 黄昏;比喻晚年,暮年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楚辞·离骚》
迟暮少寝食,清旷喜荆扉。——杜甫《甘林》
迟暮之感
亦作“ 迟莫 ”。亦作“遟暮”。亦作“遅暮”。1.比喻晚年。《楚辞·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一本作“遟暮”。 王逸 注:“迟,晚也……而君不建立道德,举贤用能,则年老耄晚暮,而功不成事不遂也。”《北齐书·李元忠传》:“年渐迟暮,志力已衰,久忝名官,以妨贤路。” 宋 陆游 《夜出偏门还三山》诗:“穉子犹读书,一笑慰遅暮。” 宋 叶适 《虞夫人墓志铭》:“后乃连外补,众又叹其迟莫落拓,夫人亦无愠容。” 明 徐渭 《鞠赋》:“彼苍厚尔以迟莫,又何辞於末年。”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西溟言别赋赠》词:“谁復留君住,叹人生几番离合,便成迟暮。”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时艰蒿目,迟莫自伤,中夜占星,泪如铅堕。” 王西彦 《黄昏》:“这时候,这个倔强的老人真正地感到迟暮的悲哀了。”
(2).傍晚,天快黑的时候。 南朝 梁 张率 《对酒》诗:“谁能共迟暮,对酒及芳晨。”《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梦兆下·辟支佛记》:“时日色迟暮,取山前通途弗及,乃由山后及二峯间,下望崇教精舍,后有编竹障之。” 梁斌 《红旗谱》四七:“苍茫的暮色,从四面八方,从各个角落里漫散开来。 江涛 考虑着这个问题,在迟暮中走来走去。”
(3).指时间晚。 ********* 《十三夜》:“这一晚我们谈谈说说,竟忘了时间的迟暮。”
(4).犹徐缓。《文选·鲍照<舞鹤赋>》:“颯沓矜顾,迁延迟暮,逸翮后尘,翱翥先路。” 李周翰 注:“迁延迟暮谓徐缓。” 李善 注本作“遟暮”。
"迟暮"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面释义 "迟暮"由"迟"与"暮"构成复合词,《汉语大词典》指出"迟"指时间延后、行动缓慢,"暮"本义为日落时分,合称特指黄昏将尽的天色时段。该义项常见于古代诗词,如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即暗含此意象。
二、比喻延伸 作为生命阶段的隐喻,《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其定义为"比喻晚年",承载着对岁月流逝的哲学思考。例如《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通过自然现象映射人生际遇,形成中国文学特有的"时间美学"表达。
三、情感维度 该词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被标注为"带有感伤色彩的时间意象",既包含对青春易逝的怅惘,也蕴含对生命价值的终极追问。杜甫《江汉》"落日心犹壮"则在迟暮意象中注入积极的生命态度,展现语义的辩证性。
(说明:实际引用应标注具体文献页码,但因词典类工具书网络版多需付费访问,此处按学术规范标注纸质版出处。若需网络来源,建议引用商务印书馆在线版《现代汉语词典》http://www.cp.com.cn/digital/cihui.html ,但需确认链接有效性)
“迟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详细解析:
基本含义
文学出处与典故
语境中的多元表达
其他写法与扩展
该词既具自然景象的写实性,又承载着对生命哲理的思考,是中国文学中“以景喻情”的典型表达。
败缺八识田倍读陂海变告不景气不自量力掇送尔日飞山兵负力钢筋格业鸿德画地爲牢花妖或许家鹿积牍狤獠经筵絶代鞠通口啍枯烂苦中作乐榄仁牢牲两足尊洛苑没了当民长默写暮烟母钟排衙平川牵挂乾榨峭峭衾纩撒气删取山寺哨笛社会形态沈吟未决首户受之有愧他乡题牌通知土场玩治雾扃遐轨相隔弦木谢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