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蛮貃的意思、蛮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蛮貃的解释

见“ 蛮貊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蛮貃”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称呼,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指代古代中原地区以外的南方和北方落后部族,后扩展为对四方未开化民族的统称。该词常见于文言文语境,带有古代华夷之辨的视角。

2. 读音与结构

3. 文献例证

4. 现代认知 当代语境中,该词已属历史概念,主要用于学术研究或引用古籍。使用时需注意:

5. 关联概念 类似词汇如“蛮夷”“戎狄”等,均属古代对异族的统称体系,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理解。

注:该词在不同文献中异写作“蛮貊”“蛮貉”,实质指向相同。使用时应注意历史文献中的语境及可能存在的文化偏见。

网络扩展解释二

蛮貃

蛮貃(mán fěng)是一个中文词汇,用来形容某种野蛮和粗野的行为或态度。蛮指的是野蛮,不合乎规矩和礼节;貃指的是凶恶和狂热。

拆分部首和笔画

蛮貃共有17个笔画,其中「蛮」的部首为「虫」,有11个笔画;「貃」的部首为「豸」,有6个笔画。

来源

蛮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对于来自边远地区和野蛮地域的人们,他们的言行举止常常被认为是粗野和不文明的。因此,「蛮貃」一词逐渐形成,用来形容这种不礼貌的态度。

繁体

蛮貃的繁体字是「蠻貔」。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蛮貃」的写法稍有不同。例如,「蛮」可以写作「嫚」;「貃」可以写作「豩」。这些变化主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字的演变而发生的。

例句

1. 他的行为举止十分蛮貃,完全没有考虑他人的感受。

2. 这个人的态度非常蛮貃,完全没有礼貌和教养。

3. 不要对待他人蛮貃,要学会尊重和理解。

组词

1. 蛮不讲理:形容人的言行没有任何道理和逻辑。

2. 蛮横无理:形容人的态度和举止非常粗暴和无礼。

3. 蛮夷:指古代中国以外的地方,对外族的称呼。

4. 蛮族:指居住在蛮夷地区的民族或部落。

近义词

1. 粗鲁:指人的言行举止粗俗和不文明。

2. 狂妄:指人的态度过于自负和傲慢。

3. 野蛮:指人的行为和举止未经过教养和磨练。

反义词

1. 温文尔雅:形容人的言行文明和有礼貌。

2. 和善:形容人的态度友好和温和。

3. 文明:指人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