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兼材的意思、兼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兼材的解释

亦作“ 兼才 ”。兼具各种才能。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故兼材之人,与国体同。欲观其一隅,则终朝足以识之;将究其详,则三日而后足。”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 新建 抗疏定乱,信文武之兼材。” 清 王晫 《今世说·术解》:“ 方 名 其义 , 江 南 桐城 人,天才横溢,不让其兄。力矫健,能腾身屋上,履如平地。时推为兼才。”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兼材”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具备多种才能,能够同时兼顾不同领域的才干。该词由“兼”(兼顾、同时具备)和“材”(才能、资质)组合而成,强调综合能力的全面性。

  2. 字词解析与历史渊源

    • 字义:“兼”意为同时涉及多方面,“材”指才能或资质。合起来形容人的才能不局限于单一领域。
    • 文献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刘劭的《人物志·接识》:“故兼材之人,与国体同。欲观其一隅,则终朝足以识之;将究其详,则三日而后足。”此处强调兼材之人的全面性与复杂性。
  3. 用法与实例

    • 常见于古代文献,如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中称赞王守仁“信文武之兼材”,清代王晫《今世说》描述方名其义为“时推为兼才”。
    • 近义词包括“多才多艺”“文武双全”,反义词如“偏才”。
  4. 注意

    • 也写作“兼才”,两者含义相同,属异形词(见、8、9)。
    • 现代使用较少,多用于评价历史人物或文学语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人物志》原文或相关历史人物评述。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兼材》的意思

《兼材》是一个汉语词语,意为兼具才干和素养。表示一个人具备多种能力和素质。

拆分部首和笔画

《兼材》的拆分为「八 + 十 + 木 + 条」。

拆分后的部首为「木」,笔画总数为13画。

来源

《兼材》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其中的一句话是:“君子有九思兮,何以兼之?以其终日思也。”意为君子有九种思考,如何能够兼顾呢?依靠的是每天的不断思考。

繁体

《兼材》的繁体字为「兼材」,没有发生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根据字形演变,古代汉字写作「兼材」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例句

1. 他凭借自己的兼材能力在职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2. 这位学生是个兼材之才,既擅长文学又精通科学。

3. 兼材是成功的基础,拥有多方面的素质能使人更加全面发展。

组词

1. 兼顾:兼具照顾、照料两者。

2. 材料:指制作、加工或使用之用。

3. 兼容:指两者共存、相容并生。

4. 多材多艺:形容人学识广泛,各方面都很出色。

近义词

1. 多才多艺:形容人才华出众,有多方面的技能和知识。

2. 各有专长:指每个人各有擅长的领域。

3. 全面发展:指在各个方面都有进步和提升。

反义词

1. 单一:只具备一种能力或素质。

2. 狭隘:缺乏多样的能力或素质。

3. 片面:只看到一个方面,缺乏全面性。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