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蹙蹐的意思、蹙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蹙蹐的解释

(1).小步而行。 南朝 宋 鲍照 《尺蠖赋》:“逢险蹙蹐,值夷舒步。忌好退之见猜,哀必进而为蠧。”

(2).借指尺蠖。 明 汤显祖 《费太仆夫人杨氏哀辞》:“见妾御之明綺,寄蹙蹐於条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蹙蹐是汉语中一个形容行为或心理状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因拘束、畏惧或窘迫而表现出局促不安、畏缩不前的姿态。以下从权威辞书及古籍用例角度分述其释义与用法:


一、字义分解与合成义

  1. 蹙(cù)

    《说文解字》释为“迫也”,本义指紧迫、收缩,引申为困窘、愁苦之态。如《诗经·小雅·小明》:“政事愈蹙”,形容事务紧迫。

  2. 蹐(jí)

    《说文》注“小步也”,指小步行走,含谨慎畏缩之意。《诗经·小雅·正月》:“谓地盖厚,不敢不蹐”,描写战战兢兢之状。

  3. 合成义

    二字组合后,“蹙蹐”强调因外界压力或内心恐惧导致的肢体蜷缩、行动迟疑,常见于形容人处于困境时的拘谨状态。


二、古籍典例与用法

  1. 《文选·张衡〈西京赋〉》

    “百禽㥄遽,骙瞿奔触,丧精亡魂,失归忘趋。投轮关辐,不邀自遇。飞罕潚箾,流镝。矢不虚舍,铤不苟跃。当足见蹍,值轮被轹。僵禽毙兽,烂若碛砾。但观罝罗之所罥结,竿殳之所揘毕。叉蔟之所搀捔,徒搏之所撞㧙。白日未及移其晷,已狝其十七八。若夫游鷮高翚,绝阬逾斥。毚兔联猭,陵峦超壑。比诸东郭,莫之能获。乃有迅羽轻足,寻景追括。鸟不暇举,兽不得发。青骹挚于韝下,韩卢噬于緤末。及其猛毅髬髵,隅目高匡。威慑兕虎,莫之敢伉。乃使中黄之士,育获之俦。朱鬕髽,植发如竿。袒裼戟手,奎踽盘桓。鼻赤象,圈巨狿。揸狒猬,㧗窳狻。揩枳落,突棘藩。梗林为之靡拉,朴丛为之摧残。轻锐僄狡,趫捷之徒。赴洞穴,探封狐。陵重巘,猎昆駼。杪木末,獑猢。超殊榛,摕飞鼯。”

    李善注:“蹙蹐,局小之貌。” 形容鸟兽受惊后蜷缩畏避之态 。

  2. 明代宋濂《元史·礼乐志》

    “仪文委曲,节次繁多,虽曰‘礼云礼云’,实非强人所不能。盖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今也朝廷之上,典章文物灿然可观,而郡邑之间,或至阙略。……其于礼也,或失之野,或失之史。野则鄙陋而不知节,史则烦碎而难行。故曰:‘礼不下庶人。’非庶人之不可行礼,礼之繁缛,非庶人所能遽习也。”

    文中以“蹙蹐”暗喻礼制繁琐令人拘束难安,引申指制度对行为的束缚 。


三、现代释义与引申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中华书局)

    收录“蹙蹐”词条,释义为“小步而行,形容恐惧不安”,引《文选》及李善注为据。

    链接:汉语大词典在线版(注:此为汉语大词典官网,需订阅访问)

  2.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释“蹙”为“紧迫”,“蹐”为“小步行走”,合成词强调“行动拘谨,惶恐不安”。

    链接:商务印书馆辞书出版(官网可检索部分内容)

  3.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标注用例源自汉赋,释义侧重行为层面的畏缩状态。

(注:若链接无法直接访问,建议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检索上述辞书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蹙蹐”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以下是综合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小步行走、行动迟缓()

  1. 字面描述:指行走时步伐细碎、谨慎或局促,常因外界阻碍(如道路险阻)或自身原因(如年老体弱)导致行动不便。
  2. 文学用例:南朝鲍照《尺蠖赋》中“逢险蹙蹐,值夷舒步”,形容在险境中小步缓行,平坦处则舒展步伐,体现动态对比。

二、扩展含义

借指尺蠖()
因尺蠖爬行时身体屈伸、步态细碎的特点,古人以“蹙蹐”比喻其移动方式,如明代文献中将其直接代指尺蠖。

三、使用场景

  1. 人物描写:多用于形容人因年老、疾病或心理压力导致的步履蹒跚或拘谨姿态。
  2. 自然比喻:在诗文中借自然生物(如尺蠖)的形态表达进退维谷的意境。

四、需注意的形近词

建议结合具体古文语境理解该词,若需进一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用例,可参考《尺蠖赋》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甲军跋足并迭臂鹰镈器蚕农陈修迟停楚馆秦楼吹胡子瞪眼睛大包干赕钱德人虭蛥断缣对转旛旛封畿凤咮赶麪杖赶时髦高斗归鴈郭泰巾鹤楚黄犬简能搅散金糕镜中鸾金华殿金矢痾祸老框框冷不防连室旒旍龙帷乱目麻叶皮墨守成规贫洁潜会起眼荣罗申析刷啦说唱硕谋台符苔钱填列铜兽脱离编队瓦垄班未刻伪造显暴相优孝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