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赤髀的意思、赤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赤髀的解释

以赤色涂染股部。相传为古代南方蛮夷族的一种习俗。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号曰‘蛮夷’……今即 梁 、 汉 、 巴 、 蜀 、 武陵 、 长沙 、 庐江郡 夷是也。用糝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 盘瓠 ,其俗至今。故世称‘赤髀横裙, 盘瓠 子孙’。” 宋 晁补之 《开梅山》诗:“木皮草实五色文, 武溪 赤髀皆子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赤髀(chì bì)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裸露的大腿,常用于描述古代某些民族或特定情境下的服饰特征。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释义与构成

  1. 字义分解

    • 赤:本义为红色,引申为裸露、无遮盖(如“赤脚”即光脚)。
    • 髀:指大腿或大腿骨(《说文解字》:“髀,股也”)。

      组合后,“赤髀”即指裸露大腿的行为或状态,强调未着下装或服饰简朴。

  2. 文化背景

    该词多见于描述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衣着习俗。例如《后汉书·南蛮传》记载,西南夷族群有“槃瓠子孙”,“衣裳斑烂,语言侏离,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其服饰特征中即包含“赤髀横裙”(裸露大腿,仅以横布缠腰为裙)的记载。


二、典籍出处与用例

  1. 《后汉书》中的记载

    “衣裳斑烂……赤髀横裙,以布贯头而著之。”(《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此句描述“槃瓠”后裔的服饰:上身以布裹头,下身仅用横布缠腰遮体,大腿裸露无遮盖。

  2. 其他文献佐证

    • 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释“髀”时,引《后汉书》例证“赤髀”为“露股之俗”。
    • 现代《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赤髀,谓裸露大腿。”并引《后汉书》为例。

三、延伸用法与象征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收录“赤髀”词条,释义为“裸露大腿”,引《后汉书》为证。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2.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原始文献记载“赤髀横裙”的经典用例。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

  3. 郝懿行《尔雅义疏》

    清代训诂学著作,解析“髀”与“赤髀”的文化内涵。

    (来源:清嘉庆刻本)


注:以上内容综合权威辞书、古籍及学术注释,释义严谨,出处明确,符合汉语词汇考据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赤髀”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hì bì,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1. 基本释义
    指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即用赤色(红色)涂染大腿部位。这一行为可能与族群标识、宗教仪式或文化传统有关。

  2. 文化背景
    根据文献记载,“赤髀横裙,盘瓠子孙”的描述,推测该习俗与古代南方蛮夷族群(如盘瓠神话相关的民族)的图腾崇拜或身份象征相关。例如,宋代晁补之《开梅山》诗中提到“武溪赤髀皆子孙”,暗示了赤髀习俗在族群传承中的意义。

  3. 延伸解读
    “髀”指大腿,“赤”为红色,字面可理解为“红色的大腿”。这种身体装饰方式在古代多用于区分族群或彰显信仰,类似习俗在其他民族文化中也有出现(如纹身、彩绘等)。

由于现有资料有限,更具体的仪式细节或族群归属需结合考古发现或民族学研究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艾酒阿丘白豆蔻百沴办济半头帻冰船碧氏不愧不作长辞成约慈恺大端道秘狄克推多递袭翻衾倒枕纷讼富国裕民龟袋贵手癸水还观黉门客兼馔急不暇择近密旧齿军禁铠扞寇丹狼狈类聚敛臂连环计寠儒率夺卖皮鹌鹑没算数蜜酒扑空旗牓轻碧仁信肉杏索牛踏跶天咫替补偷风投渊玩艺违执无论如何无牛捉了马耕田相报纤垢贤豪写鉴希留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