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仁信的意思、仁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仁信的解释

仁爱诚实。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尚 为人慈温、仁信,若闻臣召輒来。”《南齐书·武十七王传赞》:“ 武 十七王, 文宣 令望,爱才悦古,仁信温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仁信”是由“仁”与“信”两个核心儒家伦理概念组合而成的复合词,体现了儒家思想中重要的道德准则。其含义需从单字本义及合成后的整体意义来理解:

  1. “仁”的本义与核心内涵

    • 在儒家思想中,“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和境界。其核心是“爱人”(《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具体表现为:
      • 恻隐之心: 对他人痛苦的同情与不忍(《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 忠恕之道: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谓之“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谓之“恕”。忠恕是践行仁的方法。
      • 克己复礼: 约束自身言行以符合礼的要求(《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 简单说,“仁”强调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关爱、尊重与利他行为。
  2. “信”的本义与核心内涵

    • “信”指诚实不欺、言行一致、遵守承诺。它是人际交往和社会秩序的基石。
      • 言语真实: “言必信”(《论语·子路》),说话要真实可靠。
      • 行为守信: “行必果”(《论语·子路》),行动要果断并信守诺言。
      • 待人诚信: 以真诚之心待人,不欺诈。
    • “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础,也是维系社会关系的关键纽带(《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 “仁信”的合成意义

    • 将“仁”与“信”结合,“仁信”一词强调:
      • 以仁爱为本的诚信: 诚信的行为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仁爱之心基础上的,不是机械的守诺,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关怀。例如,出于仁爱之心做出的承诺,必然要求信守。
      • 诚信是仁德的外在体现: 诚信是践行仁德的重要方式和表现。一个真正仁爱的人,其言行必然是诚实可靠的。
      • 仁与信的相辅相成: “仁”是内在的德性根基,“信”是外在的行为准则。仁心保证诚信的真诚性,诚信则体现并落实了仁德。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君子人格。
    • 总结来说,“仁信”意指:以仁爱之心为本、真诚无欺、恪守信用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它要求人不仅要有内在的仁爱,还要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出高度的诚信,两者缺一不可。

引用参考来源(依据权威汉语词典及儒家经典):

网络扩展解释

“仁信”是一个汉语词汇,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仁信”由“仁”和“信”二字组成:


二、出处与文献引用

  1. 历史典籍

    • 最早见于《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尚为人慈温、仁信,若闻臣召辄来。”
    • 《南齐书·武十七王传赞》中亦用“仁信温良”赞颂人物品德。
  2. 诗词运用

    • 唐代白居易《赎鸡》:“常慕古人道,仁信及鱼豚。”
    • 元结《二风诗》提到“国有世谟,仁信勤欤”,体现治国理念中的仁信思想。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扩展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仁信”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道德观念,也是个人修养与社会评价的重要标准。

别人正在浏览...

阿舅百顺比踪搏逐怖悸草苴侈服絺绘宠禄菗蒢钏臂翠帱大璋搭坐敦圄阜繁浮航寒芜黑籍冤魂黑云都画屏鹘军江西蜡见米籛彭机对劲草惊神泣鬼金精玉液九河九重墙媿切滥过牢廪冷声冷气联翩离颜胧光隆寒鸣玉曳组民下谬说耐冬醅酎浦溆三居赏誉深邈水沤蜀芥竦意随时度势缩朒讨吃厅屋忤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衔胆霰雪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