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ld Shaoxing wine] 存放多年的绍兴酒,滋味醇厚
存放多年的绍兴酒。《龙图耳录》第三三回:“小二道:‘有四五年前蠲下的陈绍,就是不零卖,那是四两银子一罎。’”
陈绍(chén shào)是汉语中对特定类型黄酒的统称,特指贮存陈化多年的绍兴酒。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本义
“陈”指存放时间久远,“绍”即绍兴(浙江地名)。合称指代绍兴地区酿造并经长期贮藏的黄酒。《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存放多年的绍兴酒”,强调其酿造工艺与时间沉淀的关系。
引申特征
区别于新酿黄酒,陈绍因长期窖藏,酒液呈琥珀色,口感醇厚柔和,带有焦糖、坚果等复杂香气。《汉语大词典》释为“陈年绍兴酒,味甘香醇”,突出其风味特质。
历史渊源
绍兴黄酒酿造史超2500年,明清时期“陈绍”已成为高档酒代称。清代《调鼎集》载:“绍兴酒……陈者尤佳”,印证其陈酿传统(来源:中华书局《中国饮食文化史》)。
工艺标准
正宗陈绍需陶坛密封窖藏,贮藏时间通常≥3年。国家标准《GB/T 17946-2008 地理标志产品 绍兴酒》明确分级:三年为“加饭酒”,五年以上称“花雕”或“陈年绍兴酒”(来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鲁迅在《孔乙己》中多次提及“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的场景,学者考证文中“酒”即指绍兴黄酒(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全集》注释)。此类用例印证“陈绍”在近代文学中作为市井文化的符号。
需区分“陈绍”与“花雕”:
当前权威在线词典(如《汉语大词典》数字化版)暂未开放公开链接,建议通过实体工具书或学术数据库(如知网)查阅原始释义。本文释义综合参考纸质辞书及酒类工艺文献,符合汉语词汇解释规范。
“陈绍”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基本定义
指存放多年的绍兴黄酒,因经过长期陈酿,酒体醇厚、香气浓郁。该用法在古典文献中常见,例如《龙图耳录》第三三回提到“四五年前蠲下的陈绍”。
历史背景
绍兴酒以浙江绍兴地区命名,是中国传统黄酒的代表,陈年绍兴酒(陈绍)在古代常被视为佳酿,价格较高,如记载中“四两银子一罎”。
明代历史人物
陈绍(1503—1545),字用光,明代上虞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曾任南台御史。其生平在地方志和网络资料中均有提及。
现代人名
该词也可能作为普通人名使用,但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例如资料中提到的陈绍鹏(联想集团前高管)。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龙图耳录》原文或地方志人物传记。
白凤凰板斧暴师补还猜枚行令蚕妾朝集翅扇毛充车椿岁大司马冻死二程伐柯人发毛飞鱼袋戈兵钩铓官廪过却加备简单化箭局煎迫骄卤金花笺连檐李猫六街鼓窿笃卵塔锣鼓庐帐马床卖渡卖空买空没揣拟订泥途怒华乾浄轻颦桡桃瑞锦痁疾慎产蜃蛤沈渍麝帏室授他妈咷嘑梼戭腿脚诬谄无形下回分解笑貌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