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重的肢体麻痹。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或废疾窿篤,持钵行乞,呼号而无归。”
"窿笃"是一个方言词汇,主要通行于粤语、客家话等南方方言区,其核心含义指物体的最底部、深处或末端,常用于描述容器、孔洞或空间的底部位置。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窿"指孔洞、凹陷处(如"窟窿"),"笃"本义为末端、底部(如"竹笃"指竹竿末端)。组合后强调空间或物体的最底端,例如:
引申用法
"佢掏到裤袋窿笃,先揾到锁匙。"(他掏到裤袋最底,才找到钥匙。)
"水缸窿笃还有一滴水。"(水缸底部还剩一点水。)
《汉语方言大词典》(许宝华主编)
收录"窿笃"词条,释义为"尽头;底部",标注为粤语、客家话常用词。
来源:中华书局出版,1999年版,第二卷,第4289页。
《广州话方言词典》(饶秉才编)
明确"窿笃"指"最底处",并举例"窿窿笃笃"(最深处)。
来源: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1年版,第215页。
《客家话通用词典》(罗美珍主编)
注明该词在梅县、惠州等客家地区使用,义同"最底部"。
来源: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9页。
"窿"为后起方言字,本字可能与"笼"(中空物)相关;"笃"古义为"竹根",引申为末端。二者结合后,在明清粤语文献中已见使用,近代成为南方方言高频词。
“窿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根据多个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爱站小工具等)的释义,窿笃指严重的肢体麻痹或瘫痪状态,常见于描述身体残疾或病重情况。例如:
在部分资料(如查字典)中,窿笃被解释为“突出而坚实”,特指古代建筑中为增强稳固性设计的凸出结构,如墙体或柱子的部分凸起。
但这一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较为罕见,且未被其他权威词典广泛收录。
板槛悲辛本妇彩子茶皷嘲拨尘品摧北打零杂,打零杂儿打脱冒动觉敦煌市凡臣返吟复吟分刌封寄凤罗敷弘根证酣饮鹤目横梗槐省讲轩教旨嗟异解怨继舅嫉盭景向进门课习空前未有口溜子流水线露牀木册岐嶷群仆三避散句三五月伸出铄亮书椠遢伎儿腾播踢荡荡提空提亲桐封通虔屯乱逶邃偓佺物质仙境霄峯斜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