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歌谣的意思、歌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歌谣的解释

[folk song;ballad;nursery rhyme] 随口唱出的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如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等

详细解释

(1).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的统称。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现则统称为歌谣。《诗·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謡。” 毛 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謡。”《汉书·艺文志》:“自 孝武 立乐府而采歌謡,於是有 代 赵 之謳, 秦 楚 之风,皆感於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今採捃经传,爰及歌謡,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於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老残游记》第十回:“揭开来看,也有诗,也有文,惟长短句子的歌謡最多,俱是手録,字迹娟好。”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十:“船头和船尾的两个船夫时时交换着几声呼喝,像是歌谣,又像是行舟的术语。”

(2).歌唱。《荀子·礼论》:“歌謡謸笑,哭泣諦号,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声音者也。”《史记·商君列传》:“ 五羖大夫 死, 秦国 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謡,舂者不相杵。”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夜闻诸女歌謡。”

(3).歌颂。《北史·裴廷儁传》:“又命主簿 酈惲 修起学校,礼教大行,人歌謡之。” 唐 姚鹄 《襄州献卢尚书》诗:“礼乐政行凋敝俗,歌謡声彻帝王都。” 元 郑光祖 《周公摄政》第三折:“先帝升遐,当今嗣国,宗祀明堂,歌謡圣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歌谣是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词汇,指代民间口头创作并广泛流传的、篇幅短小、具有韵律节奏的韵文作品。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定义与形式特征

    指在民间口头创作并传播的短篇韵文,通常句式整齐、押韵顺口,便于记忆和传唱。其形式自由,包括但不限于童谣、民谣、顺口溜等,内容多反映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情感表达或传递知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民间文学的一种。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如民歌、民谣、童谣等。”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内容与功能

    歌谣的内容包罗万象:

    • 反映生活与情感:表达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生活智慧、爱情婚姻、社会现象等。
    • 传承知识与习俗:包含历史传说、生产经验、天文地理常识、岁时节令风俗等。
    • 教育启蒙(尤其童谣):语言浅显易懂,节奏明快,常被用于儿童的语言训练和早期教育。
    • 社会批判与讽刺:部分歌谣以隐晦或直接的方式表达对时政、社会不公的批评。朱自清在《中国歌谣》中指出,歌谣是“民众的心声”,是研究社会史、民俗学的重要材料。 [来源:朱自清《中国歌谣》,复旦大学出版社]
  3. 分类(主要依据来源与功能)

    根据学术界的普遍分类(参考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

    • 民歌:通常指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中创作的,内容较为丰富,情感表达更直接,有时可配乐演唱。
    • 民谣:更侧重于叙述故事、描绘风物或表达讽喻,形式相对自由。
    • 童谣:专为儿童创作或儿童自发传唱的,内容简单,游戏性强,强调趣味性和韵律感。 [来源: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4. 艺术特点

    歌谣的艺术魅力在于其:

    • 口头性:依靠口耳相传。
    • 集体性:在流传中不断被集体加工修改。
    • 变异性: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流传的同一首歌谣常有差异。
    • 音乐性:天然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朗朗上口。
    • 简洁性:语言质朴凝练,意象鲜明。
  5. 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

    歌谣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之一,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中的“国风”就是周代各地歌谣的汇集。它不仅是文学艺术的源头活水,更是研究古代社会、民俗、语言、音乐的宝贵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歌谣”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歌谣是民间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具有以下核心特征和分类:

一、定义与起源 歌谣是民众口头创作的韵语形式,直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古代以“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毛传》),即配乐演唱的为“歌”,无伴奏吟诵的为“谣”,后统称为歌谣。原始歌谣被视为中国诗歌的源头,在文学史上具有奠基意义。

二、主要分类

  1. 按内容:苦歌(如《长年叹》)、情歌、盘歌(问答形式)、风俗歌、节令歌、童谣等。
  2. 按形式:欢、西、加、比论等(多见于少数民族地区)。

三、特点

四、与歌曲的区别 歌谣以文字韵律为核心,无需乐器伴奏;而歌曲依赖音乐旋律,二者在表现形式上存在本质差异。

代表作品:《十月》《长年叹》等()。如需了解更完整分类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权威文学史著作或民俗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拜茶暴佷参偶参赞长白山脉长楙车轴汉充洽出游觕率呆衷撒奸电赴丁当长鸣底下书洞心蠹食二惑贩夫俗子尴尬隔生顾宠汩淢昏谵火捺纹笄珈寖大噤默锦绣河山课程魁品炼思沥胆抽肠邻女柳台密茂目不忍睹盘据弸中凭河青面獠牙骑气戎羯三千世界讪口身坯史乘时宴收攟数中速记记号损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天饥天山天池投袂而起五雀六燕武事小麯蝎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