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臬的意思、陈臬的详细解释
陈臬的解释
《书·康诰》:“王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 孔 传:“汝当布陈是法。”后因称张布刑法为“陈臬”。亦借指任司法官职。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朱文正公诗》:“ 文正 早丧太夫人,而封公健在,至甲申, 文正 陈臬 八闽 ,始归道山。”
词语分解
- 陈的解释 陈 (陳) é 排列,摆设:陈列。陈兵。 述说:陈述。陈情。详陈。陈诉。陈说。 旧的,时间久的:陈旧。陈腐。陈醋。推陈出新。陈陈相因。陈迹。陈皮。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中国朝代名
- 臬的解释 臬 è 箭靶子。 古代测日影的标杆。 标准,法式:圭臬。 笔画数:; 部首:自;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陈臬”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词源与基本释义
- 出处:源自《尚书·康诰》中的“王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其中“陈”意为布陈、颁布,“臬”指法度、刑法,合指颁布刑法或司法准则。
- 核心含义:指张布刑法或司法制度,后引申为担任司法官职的代称。
二、用法与示例
- 历史文献:清代平步青在《霞外攟屑》中提及“文正陈臬八闽”,即用“陈臬”代指某人担任福建地区的司法官职。
- 结构分析:词语结构为“陈(动词,布陈)+臬(名词,法度)”,属动宾搭配。
三、延伸信息
- 现代使用:该词现已罕用,主要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场景。
- 拼音与注音:拼音为chén niè,注音符号为ㄔㄣˊ ㄋㄧㄝˋ。
“陈臬”是古代司法领域的专称,需结合文献语境理解其具体指向。
网络扩展解释二
陈臬(chén niè)是一个汉字词语,有如下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陈臬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组成,陈(阜部,10画)和臬(自部,6画)。
来源:陈臬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言文语境中。陈指的是陈旧、老朽或过时的意思,臬指的是迂腐、保守的意思。
繁体:陳臬(陳:4筆 , 臬:3筆,總筆劃:7筆)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陈臬的字形与现代略有不同,具体变化形式请查阅古代文字专业资料。
例句:他的思想观念陈臬、守旧,需要更新一下。
组词:陈旧、陈词滥调、臬典刑律
近义词:守旧、迂腐
反义词:新潮、开明
希望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