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章作法。 晋 陶潜 《责子》诗:“ 阿宣 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然文术多门,各适所好,明者弗授,学者弗师。” 鲁迅 《集外集·选本》:“凡是对于文术,自有主张的作家,他所赖以发表和流布自己的主张的手段,倒并不在作文心,文则,诗品,诗话,而在出选本。”
(2).文章学术。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 汉高祖 虽不喜儒, 文 景 二帝,亦好刑名 黄 老 ,而当时诸侯王中,则颇有倾心养士,致意于文术者。 楚 , 吴 , 梁 , 淮南 , 河间 五王,其尤著者也。”
“文术”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 文章作法
指文学写作的原则与技巧,强调创作中的方法论。例如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中提到“文术多门,各适所好”,说明不同作者对写作技巧的偏好各异。
2. 文章学术
广义上也可指与文学相关的学术研究或理论体系。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用此词描述汉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古代文论中的体现
现代语境下的扩展
鲁迅在讨论选本作用时,提到“文术”是作家表达主张的重要途径,将其与文学批评结合。
若需更深入的文献考据,可参考陶潜、刘勰及鲁迅相关著作原文。
《文术》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多重含义。作为名词时,它可以指文学艺术、书法绘画等方面的技艺和技巧;作为动词时,可以表示运用文字进行表达或者表示从事文艺创作。
汉字《文》的部首是“文”,它表示文字和文化的意思,它的笔画数为4。
汉字《术》的部首是“木”,它表示木材、木头的意思,它的笔画数为5。
《文术》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和文化发展。在古代,人们使用文字进行交流和记录,逐渐形成了文学艺术、书法绘画等方面的技艺和技巧,于是有了《文术》这个词。
《文术》的繁体字为「文術」。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些不同。以《文》为例,古代的写法更加象形,形状类似一个站立的人,并且多有衣冠之类的装饰;而《术》的古代写法则更加接近树木的样子,上方多有较大的横笔。
1. 他精通文术,写出了一篇优美的文章。
2. 他在书法领域有很高的造诣,是一名文术大师。
文艺、文学、书术、诗术、文化、文明、文化艺术。
文学、文化、艺术、写作、书法。
笨拙、纤巧、无知、粗糙。
【别人正在浏览】